怀疑论经常受到严厉的批判,这批判已经预设了这一前提:行为或决断源于相关的思想,或者说行为的确定性应该依赖于思想的确定性。怀疑论往往被理解为衰败期的相关现象,因而出现得相当晚,出现在古希腊哲学的繁荣期之后。但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哲学家那里,“怀疑论”一词的涵义迥异于“怀疑一切”。对他们来说,该词意味着中性的“思虑”,并无任何负面的涵义。当具有如此涵义的怀疑论出现在在中期学园时,以阿塞西劳斯(公元前316-公元前241)和卡尼阿德斯(公元前215-公元前129)为代表,它体现为悬搁判断,这基于他们观察到,支持和反对两方面的论据势均力敌、不相上下。在这种情况下,哲学便不可能采取一个明确的立场,其角色应该仅限于作为旁观者,它不可能指望在决定一项实践上的选择时采取完全強制性的论证。独断论将自己的确信看成是自明的,并拒绝一切讨论,因而实际上担不起“哲学”之名。怀疑论对立于独断论,就如同哲学在开端处便对立于神话。哲学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是怀疑论,即保持距离的观察(对思想的产物也是如此)和对自明之物的抨击。并且这种形式的怀疑沦可以上溯到古希腊哲学的最早阶段,可以举例说明:
克塞诺芬尼:知识的相对性;
巴门尼德:区分意见和真理,当认为他人的意见和自己的意见都可能为误时,怀疑论便开始了;
智者派:通过表达约定和自然之间的对立而指出约定的相对性;
苏格拉底:强调自身的无知,并将无知看做自己的智慧;
柏拉图:每逢遇到宏大主题便语带讥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