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日哈欠连天地应对着繁忙的工作内容,原因是凌晨4点才入睡的我,饶是五一小长假睡足睡饱了,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4点终于将匪我思存的第四本书看完,这本书很奇怪。看完后觉得很完美,很贴切,各种原因都找寻地极有说服力。
于是完美的结局带着隐隐的遗憾助力了我三个小时的睡眠。
但是很奇怪,读完书,我没有评价,却一天好似都在对它念念不忘,这种难以忘怀比康熙爷对琳琅的心思还着紧。
要说这是一部迄今为止,我看过唯一一篇对女主人公描写淡地没有痕迹的作品。琳琅的心理描写,少的可怜,她对康熙的感情究竟是有是无,很多读者最后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琳琅的话语也不多,话语也都是为了推动故事情节的,很少能有透露心迹的。琳琅通篇更是一个没有情绪的人,但却从不给人逆来顺受的感觉。如此笔墨极少的女主,在读者心中是什么样子呢?
是一个很有福气的人,是一个心思细腻有心却极容易满足的人,是一个很有故事的人,是一个心中凄苦不争夺宠爱的人,是淡然处事出淤泥而不染的人。她最最多的粉墨是脸红,她最最想的行动是拒绝,她最最丰富的感情是和纳兰在不同地方同一时刻为同样的花而伤神。
初想,后想,仔细想,女主似乎是整个故事向前推的一个棋子,不多描摹,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将这枚棋子放在适当的位置上,于是故事便一层接一层叠起,像做蛋糕的奶油,突然冒出层层叠叠的样子,煞是好看。
深思了这一整天,又发现这女主无处不在,她处无声似有声,有时箫声骤起,有时叮叮咚咚,有时鼓噪地厉害,处处有她处处有伤情。无论康熙爷的人在身边心不得,还是纳兰性德的心齐人不在,统统都是“求不得”。
匪我思存果然是后宫作品描写高手,但更高深的地方是将一代明君的隐忍与“求不得”与毕生克制与内心煎熬用一个琳琅混将成读者心中条缕清晰的爱恨情仇。
人贵在能隐忍,能控制自己分清该做的和想做的界限。像从前我看《康熙大帝》里康熙对容妃心知肚明的不得不罚,让我时隔多日仍旧郁结难解,这就是好作者好作品留下的,她永远给你轻描淡写完一加一等于二,留在你心中的却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破解的渴望,于是,你记住了作品,她亦留在你的心里。
这部作品和《东宫》堪称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