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孩子把话说完

昨晚,参与沪江“乡村青年教师公益计划”学习,深深为吴洪健教授的精彩分享所打动。尤其为吴教授所讲的那个故事深深触动:桌子上有两个苹果,母亲让小女儿给自己拿一个,没想到女孩却在每个苹果上各啃一口。母亲和我们的大多人的想法是一致的:小女孩太自私了,想把两个苹里都吃掉。但女儿的真实想法却是:自己要亲自品尝一下哪个苹果好吃,以便把味道好的苹果给妈妈。看到女孩的做法,我们以成人的眼光,武断地给孩子扣上自私的帽子,却没有以孩子的眼光去看问题——她要把最好的苹果,拿给妈妈吃。看问题的眼光不同,角度不同,竟然会产生如此截然不同的结果。

在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突然想起另外一个故事:一节语文公开课上,老师问同学们的理想是什么。  同学们的思维一下子被引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有的说想当科学家,有的说想当舞蹈家,还有的说想当音乐家,此外还有当教师,当医生的。其中有位小姑娘说自己要当一名飞机机长。许是授课老师高兴呗,她逗小女孩说:“好,好!我们的女机长,如果你驾机飞行时,突然遇到飞机没油了,你会怎么办?”这个问题把小姑娘问蒙了,她想了想说:“我会让大家记好安全带。”“那你呢?”小姑娘说:“我跳伞。”一句话,让大家笑喷了。做为机长,危机关头,让乘客系好安全带,自己却跳伞逃跑了,这真的是太好笑了。后来,老师发现小女孩在大家的嘲笑声中,小脸憋得通红,似乎有话说,才忍不住问道:“你不去想法救乘客,跳伞干什么?”“小姑娘说道:“我跳伞去找油,回来救大伙。”所有的笑声戛然而止,因为大家刚刚都认为女孩是逃跑,却没想到女孩是要去救人。也许孩子的行为做法是幼稚了点,但她那种敢做敢为、勇于承担的精神,不值得称赞吗?

做为成人,我们有时很难理解孩子的行为。这个时候,我们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去想当然地看待问题。我们要学着给孩子机会,听孩子把话说完。或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和孩子建立起平等的关系,让孩子们向我们敞开心扉。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一旦我们和学生建立起真正平等的、亲密的关系,我们的教育或许会更有实效。

亲爱的老师们,请收起你的急躁,听孩子把话说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