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很机缘巧合的书,周日下午和对象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吵架,然后溜达到了一个书店里,心情不好随便乱逛,看到了这本《非暴力沟通》。名字确实吸引了我,因为我一直觉得两个人之间吵架时的沟通,是一种“暴力”式的沟通。
《非暴力沟通》按照总分的结构,阐述了“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四要素内涵——倾听他人——爱护自己”的几大内容,核心思路是通过有效的沟通来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从而减少人与人之间因为语言带来的痛苦,达成双方之间情意相通、乐于互助。
————————————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
①观察:清晰地表达观察的结果,注意区分和评论之间的关系。例如“你太大方了“是”评论“,而”我看到了你把钱给了穷人,我觉得你太大方了“就属于”观察“。要先通过对真实事件的描述来开始自己的沟通,避免先入为主,被别人传递个人主观的信息。
②感受:清晰的表达感受,注意区分和想法之间的关系。首先,要区分哪些是感受。“我觉得”、“我以为”不是在表达感受(这是很多人吵架的原因所在,太把自我感受当作事实),“被xxx”(如被抛弃、被误解、被欺负、被利用等)也不是在表达感受;其次,要建立感受的词汇库。例如“兴奋、欣喜、甜蜜、感激、害怕、担心、不高兴、厌烦等”。
③需要:是感受的来源,我们的需要、期待、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因而,不是追究别人的责任,而是体察感受背后的自我需要:我的哪些需要、期待或价值取向没有得到满足?我们应将表达与回应放到到自己身上,在沟通中可以通过“我(感到)……,因为我(希望/重视/想要)……”等句式来表达自己的需要。非暴力沟通提倡直接表达自己的需要,而不是通过指责、批评、评论以及分析的方式,这有助于对方准确地了解我们的需要,同时也提供了对方做准确回应的机会。
④请求:提出具体的请求,注意区分和命令之间的关系。
我们提出“请求”时应该提出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提出需要做的是什么,而不是不要做什么;提出请求同时要伴随着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请求对方的反馈,确保我们的意思与对方的理解相同;提出请求时要明确谈话的目的。例如,我们询问对方的建议时可以这样说:“我想请你谈谈我的建议是否有可行性,如果不太可行,那根据你的判断,哪些因素会妨碍建议的实施呢?”
区分请求与命令的一个关键点是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职责,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如果我们过去常常指责别人;如果对方经常受到指责;如果我们将他人的不顺从看作是对我们的排斥;如果我们有以下想法:TA应该/应当/必须……就都属于“命令”。
总结来说,“非暴力沟通”就是一种持续不断的提醒,提醒我们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它希望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
————————————
通过“非暴力沟通”,我们能够更好地倾听别人和爱护自己。倾听意味着放下已有的想法、判断,一心一意地体会他人。不做否定、不做分析、不做建议、也不做辩解,也不要着急揭露对方的需要,基于其表达感受的空间,让其感受得以释放。用非暴力沟通来爱自己,则是告诉大家要抱着去满足自己需要的态度,而不是为了出于羞愧、内疚或者是逃避责任、获得某种回报的态度去回应我们的需要,我们才会获得自我宽恕,重获生命的热情。爱护自己还需要充分表达感激和愤怒,表达我们的感受得到满足或者尚未满足时的心情。
读完书后,我感觉收获很多,尝试着从另外一个角度或者用另外一种方法去和她沟通。
我:外边没有在下雨(观察),天气没有你说的那么冷啊(感受),带着个大雨伞在身上除了增加负担没有别的用处,走起路来也挺沉的(需要),我不带伞,轻装出门多好(请求)。
她:带着吧,万一下雨呢?
我:我不带啊,很麻烦,明明就没有在下雨。
她:你怎么不听话啊,万一下雨呢?
我:我不带。
她:你讲不讲道理啊,让你带伞是为你好。
我:我不带啊……
她:你居然吼我!!!
我:……
————————————
不得不说,《非暴力沟通》确实是一本很好的书,非常适合商务谈判以及工作交流的场合。它教会你学会放弃指责,提出自己的需要,以便更加有目的地去沟通。除此之外也可以进行自我检查,以便发现在沟通时自己所犯的许多小错误。
其实大多数的生活场景里,我们都是在跟比较亲密的人进行对话,家人、朋友、爱人等,我们会自动陷入到一种“有持无恐”的舒适里,反而会忽略掉很多的细节。其中就包括“情绪”,就是说话时的语气,我们往往对自己亲爱的人“恶语相加”,同样的话换种语气说效果可能完全不一样,但是我们却选择了最为伤害的那一种。这是书中未提到的一点,也是最难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