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与魔咒:塔勒布的黑天鹅哲学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智慧与魔咒》是去年在看完塔勒布的关于黑天鹅理论的两本书后买的,如果想理解这本书的内容,显然需要对黑天鹅及反脆弱有所了解:
“我们对未知事物的表现和对随机效应的理解出错时,如果这错误不会导致负面的结果,那我们就是强壮的——否则我们就是脆弱的。强壮的人能够从黑天鹅事件中获益,脆弱的人则会受到此类事件的严重冲击。”
本书完全继承了黑天鹅的世界观,并进行佐证与延伸。第一次看完只对作者大篇幅的嘲讽雇佣制度的箴言留下了深刻印象,但不是很理解背后的逻辑,今年十一重读此书,有了些新的理解,由于这本书是片段式的,这些理解也必然只是一小堆的碎片。
本书之所以采取箴言的方式,是因为在作者看来系统化的论述是削足适履的,所以在书中作者对经济学及企业制度嗤之以鼻:
“自启蒙运动以来,在理性主义(我们希望事物是什么样子,才能让我们觉得有道理)和经验主义(事物实际的样子)的对立中,我们一直在责怪这个世界不符合“理性”模型的普罗克拉斯提斯之床,一直在尝试改变人们以适应技术,改变伦理以适应我们对雇佣的需求,改变经济生活以适应经济学家的理论,努力把人生塞进某种叙事框架之中。”
“由于现代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发现虚假模式的速度越来越快。充满信息的现实世界是混乱的、随机的、复杂的,而我们对事物的直觉则是简单的——这两者并不匹配。结果是,我们的精神架构越来越跟不上我们生活的世界。”
对没有实际经验,不用对错误承担风险、后果,一厢情愿要创造普适理论体系、框架的所谓学者更是大加嘲讽。
“就像没有哪只猴子比哪怕最丑的人更漂亮一样,没有哪个书呆子比哪怕最糟糕的创造者更有价值。”
“世上有两类人:追求胜利的人和追求在争论中胜利的人。他们从来不是同一拨人。”
所以他认为由简短、看似杂乱的格言衍生出的智慧是“强壮”的、利大于弊的,这正是对黑天鹅理论在写作上的一次实践。
“艺术是强壮的,科学并不总是强壮的(这还只是温和的说法)。某些普罗克拉斯提斯之床使得生活更有价值:艺术,诗歌,以及--影响力最大的还要数--格言。”
黑天鹅理论认为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不应该是正向的去定义这是什么,因为世界的不稳定性会导致在某一时点出现反例,仅这一个反例就足以推翻你的定义,以及基于这一定义所构架出的世界,通常这种反例所带来的是灾难性的后果。而逆向思维是强壮的,因为一个东西或一件事不是什么样子是我们可以确定的,因为这是已经发生过的“反例”,它帮我们排除了一个正向定义,所有这些"反例“的集合,才是我们对一个事物真正了解的内容。正如查理芒格说的那样:如果我知道自己会死在哪里,那我就不去那里。
”不要读最近100年写的书,不要吃最近1000年培植的水果,不要喝最近4000年发明的饮料(只喝水和红酒就够了),不要跟40岁以上的普通人说话。普通人从30岁就开始衰老死亡了。“
”人们总喜欢关注“榜样”,其实更应该关注的是“反榜样”——你长大后不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知识是递减的,不是递增的;是我们减掉的内容(什么行不通,什么不该做),不是我们增加的内容(什么该做)。”
“对于坚强的人,错误提供了信息;对于脆弱的人,错误就是错误。“
同时,作者对这种“世事无常”的世界观抱有的态度与佛学大不相同,在佛陀看来,因为事物的无常,所以人没有必要执着于任何看法,你对所有的事物、情绪都应该持“中道”,不偏不倚,你没有必要去改变什么。而作者抱有更积极的态度,认为承认这个世界上有无数的“定时炸弹”正等待爆炸其实更有利于我们生存,我们可以选择避开弹坑来避免被下一次爆炸波及,甚至可以通过对某件事是否会爆炸下注来获利。
“失败者的特点是会抱怨人类的缺陷、偏见、自相矛盾和缺乏理智,但又不利用这些东西追求自己的欢乐和利益。”
“不要太过大声地抱怨别人对你的不公,你或许会提醒那些缺乏想象力的敌人该怎么做。”
作者对企业制度的批判及对雇员的嘲讽是我最感兴趣的部分。在《人类简史》中,阿塔利认为公司企业是基于想象的共同体,这种想象的能力是我们智人的优势,而企业是由资本家承担风险创建,并试图从这种风险中获得补偿的产物,也就是说企业的成立依赖于三点,第一:所有人可以对一个虚拟的联合体产生共识,第二:有人拥有足够的财物去创立这个联合体,第三:有财物的人中有人愿意冒着失去财富的风险博取更高的收益。
所以企业主及投资人其实是强壮的,只要能合理的计算期望值,虽然大概率会失败但损失永远是有限的,最多为其投资额,而万一成功,获得的收益是极大的,这就是站在“万一”对自己有利的一边。而雇员正好相反,大概率你会一直保持工作并获得工资,直到自己退休,既不会大富大贵也不会穷困潦倒,但可能被解雇的恐惧将永远如影随形,万一真的被解雇了自己将陷入极大的被动,这就是站在了“万一”对自己不利的一边。
作者更是激进的称雇员为奴隶,其实某种程度上确实是如此,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和财力创办企业,生活需要我们维持一定的收入,所以我们需要雇员的称谓及与之相适应的伦理来让自己好受一点。
“卡尔·马克思发现,要更好地控制一个奴隶,你可以说服他相信自己其实是个雇员。”
“那些不认为雇佣就是系统化奴役的人,要么是瞎子,要么正被雇用。”
“罗马时代的奴隶与今天的雇员之间唯一的不同,就是奴隶用不着奉承主人。”
显然成为企业主更适合获取财富,但作者的财富观更加强调克己。在商业社会,货币几乎可以等价于人类所有的欲望,而生存三定律告诉我们,所有的欲望带来的满足注定都是短暂的,人如果执着于满足欲望所带来的快乐,势必会对财富变得贪婪,只有将注意力放在快乐的短暂上,认识到自己像被眼前的胡萝卜吊着拉磨的驴一样时,才能放下这种执着,不为物役,这才是真正的富有。
“命运惩罚贪婪者的方式是让他贫穷,惩罚特别贪婪者的方式是让他富有”
“财富”是一个没有意义的词,因为它没法准确衡量;不如换用“缺乏财富”这个词,意思是在任一时刻,你所拥有的和你想要拥有的之间的差距。”
“只有当拒绝一笔钱比收下这笔钱让你感觉更好时,你才算是富有。”
所以作者对企业家同样不认同,身为奴隶主的他们照样为企业生存壮大、个人财富攫取所奴役,只能说他们付出的“性价比”更高,但依旧不自由。
“对于绝大多数人,成功就是从憎恨别人的阵营转换到被憎恨的阵营。”
“要获得彻底的自由,你不仅需要避免成为奴隶,还需要避免成为奴隶主。”
甚至作者对普遍意义上的工作本身就不太认同。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人是环境的产物,不同的环境激发大脑中不同的模块,来作出相应的决策。而随着网络的发达,很多工作已经不能用上下班时间做分割,它在不断的侵蚀你的时间,“工作感”将永远包围着你,而工作流程的单调、重复会限制,甚至重塑你的大脑,所以选择一个职业也就是在选择一种生活方式。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工作和相关的东西会造成慢性损伤效应。”
“有些职业在外人看来很有意思,其实很无聊。他们说,就连海盗也是这样。”
“绝大多数人开始腐化的时候,是离开自由、热闹、纯净的校园,开始孤单地陷于职业生涯和小家庭中的时候。”
“工作会摧毁你的灵魂,它在你“不工作”的时候偷偷侵入你的脑海;所以一定要慎重选择职业。”
不但工作在影响人,他认为人们对待闲暇的方式也存在问题,特别是网络时代衍生出社交媒体,将人们片段式的想法分散于网络,这些片段又在同好中重新聚集并强化,我们以为自己在获取知识,其实不过是接受一轮一轮的刺激,并会对这种刺激产生依赖,进而由网络来代替自己思考,最终你将失去自己的独特性,变成分散于网络的某些片段的集合,这也就意味着人们可以借由那些片段重构一个你。
“绝大多数人害怕失去视听刺激,因为当他们自己思考和想象时,总是在重复同样的内容。”
“社交媒体严重反社会,健康食品非常不健康,知识工作者极度缺乏知识,社会科学根本就不是科学。”
“现代化的另一个定义:谈话越来越能通过同一时刻发生在地球上其他地方的其他谈话的片断被完整地重建。”
以上是本书中我自认为理解或对我产生触动的部分,显然他们仅仅有助于引发思考,但很难从中获得某种明确、具体的指导。毕竟在作者看来我们真正知道的只有出现过的错误,并且它们终将再次出现,所以作者能做到的也仅仅是指出错误,帮你排除几个错误答案,其中包括不要相信经济学理论、不要相信雇佣制度及伦理,不要读最近100年写的书,不要吃最近1000年培植的水果,不要喝最近4000年发明的饮料(只喝水和红酒就够了),不要大声地抱怨别人对你的不公,不要贪求财富,不要沉迷社交媒体。而这些不要做的事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简直就是生活本身。
我想,应该只有先避免空谈理论,去实际的创造,利用人类固有的缺陷来获益,尽快达到财务自由的状态,才能真正选择不去做那些错误的事情,真正的获得自由吧。
怪不得自由的人那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