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4

基层锻炼-七人普工作思考

第七次人口普查正如火如荼的开展,我下村的第一件事就是参与到普查的工作当中,人口是社会生产方式、社会生活和社会生产行为的主体,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其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人。人口状况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国情。完整、详尽的人口信息,是规划好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最重要的资源和保障。

以我所在的村为例,户籍人口将近4500人,外来人口3000人左右,有大量的空户,一共20个熟悉村情的村民做普查员,据报道全国有接近700万个普查员,经过前期培训,然后入户调查、信息核对,信息上传,历时两个月这项工作终于快要结束了。国家投入如此巨量的人、物、财,收集了海量的信息,这项工作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改革开放40年来,虽然中国人口一直处于快速和深刻的变化之中,但近10年来,人口状况更是发生了许多重大的、转折性的变化。在人口增长方面,人口自然增长率从2010年的4.79‰继续逐步下降,2018年已经达到3.81‰,以后每年增长率仍会逐步下降,对经济社会产生全面和长远的影响。在劳动力供给方面,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规模经历多年持续扩张后,2012年达到拐点,首次出现下降,并持续至今,从2011年最高的9.24亿,降到2018年底的8.97亿。但就业人员规模仍在增长,至2017年达到7.76亿的高点。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也从2010年的68.8%最高点下降到2018年的64.3%,8年间下降了4.5个百分点。劳动力数量和素质是影响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要素,掌握它的变化及发展趋势,对谋划经济布局、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极为重要。在人口结构方面,我国老龄化程度越来越加深,老龄化速度越来越加快。201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8亿,2018年则增长到2.49亿,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3.3%快速上升到17.9%。而全国各区域间的老龄化进程和程度又千差万别,各不相同。老龄化正迅速成为我们社会面临的最重大挑战之一。在人口流动方面,2010年流动人口总量达到2.21亿,2014年增长到2.53亿,之后转为下降,2018年底已减为2.41亿,但外出农民工数量仍在继续增长。作为改革开放以后经济迅猛增长的动力和源泉,人口流动的流量、流向、格局发生了转折性的历史变化,深刻影响着新时代的经济发展,影响着千千万万流动家庭、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影响着城乡统筹发展,对完善调整经济结构、完善公共政策提出了迫切的需求。人口城镇化方面,2011年成为人口城镇化的一个里程碑。几千年来一直以农业、农民、农村为主的中国,城镇人口比例在2011年首次超过了50%,2018年更是达到59.6%,中国已经从一个以农村人口为主体的国家跨入了以城镇人口为主体的国家。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变化。在生育方面,国家在2013年和2016年分别进行了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实施了“单独两孩”和“全面两孩”的政策,改变了中国人口原来的发展轨迹,重塑了未来人口数量与结构的格局。在其它方面,如人口的分布、受教育状况、行业职业构成状况、婚姻状况、居住状况等等,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上述所有这些变化,我们通过观察、通过典型调查、通过抽样调查,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认识和把握,但是,对国情国力变化准确、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与把握,只能通过普查来实现。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就是在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背景下,对人口基本国情国力信息的及时采集。它将为完善人口发展战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推动中国由大国走向强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最全面、准确和科学的统计信息支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