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群体中塑造自己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如何在群体中塑造自己”

本次内容主要分3大块分别为:社会助长和社会意志,社会懈怠和去个体化。

一、社会助长和社会意志

社会助长效应:社会助长指有他人在场时,人们可能会比独自一人的情况下表现更好。(对简单的事而言)

社会意志:用来描述个体因为他人在场而工作效应降低的情况。(对复杂的是而言)

佐证:(两个实验、一个效应)

A. 讲台球运动员分为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个人水平明显提高。(熟练的技能)

B刚学会开车的人和正在考驾照的人在一起考驾照时,往往比自己一个人更难考过。

为什么他人在场会影响我们的表现呢?

1.评价焦虑

评价反应,优势增强

2.分心

他人存在,优势降低

启示:

1我们不要惧怕竞争,竞争会激发我们的潜能,促使我们更具开创性。

2把自己还做的做好,我们才能期待奇迹。

二、社会懈怠

社会懈怠:群体低效现象

社会懈怠明显减少的现象:

1任务艰难

2成员能力弱

3认同自己的群体

为什么会产生社会懈怠?

个体角度:

1群体责任的扩散(搭便车效应)

2群体人员会认为其他人没有尽到相应的责任。(吸吮者效应)

宏观角度:

评价焦虑发生了逆转

怎样削减社会懈怠?

1群体中每个个体贡献的可识别

2实行目标管理

3分头评估个人进步和团体进展

4珍惜每一次挑战的机会

三、去个体化

指群体中的个体失去自我感描述平时看似循规蹈矩隐忍不发的群众在人多势众的场合突然爆发。(无意识的)

1社会传染

2匿名性

怎样减少自我觉察?

1增强自我觉察

2记得自己的身份

各位简书的朋友,今天的分享接近尾声了。今天的内容大家理解了吗?我们下期再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