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会有过这样的经历,内心清晰的感受到“有什么不对”,如:易怒,尤其是和孩子间;莫名的难过焦虑,似乎任何一件小事都会把自己的负面情绪激发出来。于是开始尝试寻找各种各样的方式去“解决”这种感觉。比如尝试各种培训、各种课程,发现收效甚微,于是转去寻找很多心灵课程,阅读大量的心理学相关书籍,似乎在开始的阶段在平复自我情绪方面很有效果,但仍然无法驱除那种内心的感受。你可能不只一次的反思:我到底是怎么了?
还记得两年前一次的职业教练沙龙,现场的参与者均为女性,很多的人正经历着那种莫名状态的纠缠。我这位职业教练兼妈妈的内心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无论是全职妈妈、在职还是兼职妈妈内心中强烈内疚感带来的生活干扰。
沙龙上我们使用了一张角色图,来梳理各自目前生活状态,并将吻合自身目前状态的比例显示在图上。
角色图代表每个人在生活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我们的角色被分成了三类: 自我(作为一个人所需要的角色,如女人、男人、儿童、成人、学生、爱阅读的人、爱音乐人。。。。。。。)、家庭(包括亲子、夫妻、亲戚关系中的角色)、社会(意指同事、上下级、朋友、社区、信仰群体等角色)
很有意义的是,沙龙上有一位单身参与者,通过和单身者的比较可以清晰的看到妈妈们生活状态的不同。单身者的比例比较平均,各占1/3。而妈妈的比例在“家庭”和“社会”部分占据了80%-90%的比例,“家庭”部分至少50%,而作为“自我”的部分最少的只有10%。一位妈妈分享到:如果我可以调整这个比例的话,我会希望增加一点“自我”的比例,最想做的就是一个人静静的读读自己喜欢的书。因为是如果,所以也不知道自己是否可以实现这样的调整。
面对自己的角色图比例状况,几乎每位妈妈分享者都流露出无奈。会不停的告诉自己为孩子付出,我得到了孩子健康成长的回报;为事业付出我得到了可以支持孩子和家人需求的物质准备,自己也有满足感。所有这些都值了,我应该感恩,应该知足。
内疚感让妈妈觉得调整“自我”部分的比例是如此的不应该。我们已经习惯用来自“家庭”和“社会”部分的收获来劝导“自我”部分进行放弃,这是很多人理解的接纳,但是这样的接纳方式并没有办法让我们的内心平静和快乐,“自我”部分的缺失和不足,让我们不停的寻找弥补,很多时候孩子或伴侣成了出口。几位妈妈都分享到,和孩子时就会易怒,和伴侣抱怨得不到理解时,就会委屈和焦虑,这种情绪会在和孩子相处,因为孩子的不听话而爆发出来,爆发后又后悔。
而全职妈妈面临的是“社会”角色的缺失或不足,当这些比例不能符合个体的平衡点时,理智可以在最初帮助我们接受,因为你看到其他两个部分的收获,但随着时间的增长,内心的不平静感会越来越强,而无法再通过理性的接纳来平复,此时的内疚感就会来进行干扰。
“应该的内疚感”是需要存在的,它让我们不否认自己的付出,但是要有限期,不应该持续存在,更不应该持续地受到内疚感的控制。否则,我们便会处在内疚和逃避内疚的怪圈中,一直做许多自己不愿意,却必须做的事情。事实是:本来是自由追求快乐的过程,为了逃避内疚,变成逃避痛苦的过程,整个过程都是小心翼翼,战战兢兢的,宛如背上了沉重的十字架,全无快乐可言。
适度的内疚感或许可以使我们的过失有所弥补,但持续的内疚感并不能给人际关系带来实质性的好处。不要人为的给自己制造内疚感,尤其是根本不属于我们的内疚感。让我们及时清障,重新回到平静快乐的状态,去迎接下一个比例的调整。
生活和职业永远无法一分为二,那就让我们把生活和职业融合成你想要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