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组艳戈 同读《谁在我家》七日 客人

客人的故事,第一遍读完的时候,感觉和本篇主题《堕胎》没有太多关联。但读了雨馨老师的个人分享后,深受启发,触动很多。

附:雨馨老师心得

每个孩子都是伴侣的“客人”。有的时候,伴侣热切期望着孩子的到来,就像那个跑到花园里去忙忙碌碌的第一个农夫,但是孩子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来到这个家庭,这种情形很像保胎没有保住的自然流产,或者那些生下来却没有活下来的孩子。这个客人来了就走了。


有些伴侣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做好准备去迎接一个新生命的到来,但是那个生命到底是来了,来了还不走,过了一夜,是否象征着共同度过了一段一生呢,就好像前文说的练习,在一段时间想象着背着或者牵着孩子的手去看这个世界,他们的连结就在这种情况下很深入的发生了,他们在门廊上聊天,共同面对了死亡的话题,农夫说,即使你走了,也是我的朋友。这也许是伴侣对待离开的客人的美好的方式,就像排列过程中伴侣向堕胎孩子说的话:我会带着爱送你走,同时,我会在心里给你留个位置。


的确,孩子的到来,如同我们的客人,有时候我们热切期盼、做好各种准备,他就是没有进来;有时候我们没准备好,没想让他来,可他就这么来了。

当孩子来到这个家庭,呆在妈妈的肚子里,生命就已经孕育。中国的老祖宗都讲虚岁,说的就是孩子生命已经在开始,已经和爸爸妈妈开始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

对爸爸妈妈来说,这只是短暂的一天两天,可对孩子来说,每一天都是他的一辈子。


生命开始后,对爸爸、妈妈,对孩子、对每一个人来说,生命的尽头、最终的面对就是死亡。的确,死亡是我们每一个人,永远的陪伴者,谁都要面对。

就像书中的陌生人说,

我永远的陪伴者,是我的死亡。我如此习惯于它,以至于一点也不愿意失去它,它是我最忠诚、最好的朋友。
当我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以及必须怎么走下去的时候,我就静止不动一小会儿,请它给我一个答案。

想想真的是这样,直面它,习惯它的存在,它不会给我们花里胡哨的幻象,就是那么简单直接真实。当我们碰到各种麻烦,各种过不去的坎,亦或各种人生得意时,可当直面它时,都是浮云,它会告诉我们,宝贵短暂的人生,什么是我们最重要的,最在意的人,最要过的日子,该走的路。

如果,在我们的生命中,我们的伴侣,孩子,家人发生了离开,“即使你走了,也是我的朋友”,我会永远记得你,在心里给你留位置。

茫茫人海中,浩瀚宇宙中,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客人,来来往往,有来有去。

所以,请深深地,给我们最忠实的朋友鞠个躬,多请它给我们答案,我们的人生仿佛自此也发生了改变。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