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原型分析举隅

图片发自简书App

荣格对“原型”的解释是神话、宗教、梦境、幻想、文学中不断重复出现的意象。

弗莱也认为,文学起源于神话,神话中蕴涵后代文学发展的一切形式与主题。

在文学解读中运用原型往往能深入理解文本主题,达到关照社会、文化的演进轨迹的目的。

《孔雀东南飞》中两家合葬,梧桐树根盘错,相向悲鸣的鸳鸯,推导出一个完整的文学原型链条,从《搜神记·韩凭夫妇》结尾到南朝乐府《华山畿》的故事,再讲到《梁祝》的合葬化蝶,我们会发现:合葬、鸳鸯、梧桐是中国人对美好爱情的原始话语

原型探究往往是抓住一些相似的情节、意象或者主题。原型探究,文化寻根,能拓宽学生知识面,使他们懂得文学自身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雷雨》——意象原型

在古代,人们往往认为雷是神秘的现象。当人类面对无法解释的现象时,就会产生是否存在一种强大的神秘力量可以支配世界的疑问,对它产生了猜测与畏惧,这就是一种集体无意识。

“雷雨”在剧中形成了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风雨前的征兆,摧毁黑暗的热望,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在曹禺的笔下,雷具有超乎人类理解的神秘,评判一切,消灭一切罪恶,是最公平的审判的执行者,这正是最古老的雷神的原型。

乱伦血婚禁忌——命运结构原型

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家庭乱伦常导致家族的衰微和毁灭。如《俄狄浦斯王》《红楼梦》《喧哗与躁动》《百年孤独》《源氏物语》等等。

弃妇复仇——妇女命运原型

在希腊神话中的复仇女神美狄亚。

原罪与救赎——基督精神原型

原罪和救赎都是基督教的基本教义,原罪是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情欲是人类一切罪恶和灾难的根源,而救赎是指上帝派遣耶稣降生,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担当了世人犯下的罪恶,使凡信他的人都得到救赎,灵魂得到拯救。而周朴园就是一个孤独的背着沉重的十字架独自赎罪的基督徒。

戏剧的大多数场景都选择在夏天,高潮也在一个雷雨的夜晚。序与尾声却选择在冬季,在茫茫的大雪中。大雪代表的是世界一片洁净,已没有了罪恶,圣经代表着基督的精神。

我是日记星球457号宝宝沐心,我正在参加日记星球第十八期蜕变之旅,这是我的第六十三篇原创日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