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要管理情绪,孩子也要学会管理。其实小时候如果建立好情绪管理的基础,长大就不会碰到这么多问题。而且小孩子是一张白纸,早早教起来,也不会像长大之后,有了自己很多想法,更去抵触。
小朋友学会管理情绪的重中之重是家里的大人要控制情绪。小孩子很容易受大人的影响。小小朋友最初的哭闹都源于生理需求,吃喝拉撒睡及需求关注等。 随着他的逐渐长大,他有自己的想法和观察,或开始各种试探大人的底线,如果通过耍赖发脾气成功过,那么他就会以后继续用这种方式。当他观察到不同大人有不同反应,他要么或混淆,有情绪,或做出不同的处理方式。所以小人精这个词可能也是源于此类表现。
小朋友的情绪可以分为两类,有意为之和无意释放。所以说,在引导孩子的同时要先分辨一下类型。 不管是哪一种,我们要先教孩子的都是认识情绪,首先要让孩子明白,情绪是件很正常的事情,不要觉得好或不好,就好比家里的每一件物品一样,客观存在。可能是自己有需求未被满足而带来的不开心,可能是身体不舒服导致的情绪,也可能是和别人玩儿/竞争输了导致的沮丧,不服气,也有可能就是未达到目的而刻意的耍赖,当然也有无理取闹。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情绪,总要让孩子明白,这些是会让人觉得不舒服,会呈现不同的表现。同理心很重要,表示理解。然后才有可能去引导面对不同类型的事情可以如何去表达,然后可以让自己舒服,甚至是可以达成目标。在无法实现自己想法的情况下,可以如何调整。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因为人在情绪上,很难听的进去别人说的话,即使那些话都是对的。所以先让孩子冷静下来,然后再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讲道理。
比如,第一种,需求未被满足而产生的苦恼。大人首先可以把孩子抱起来,稍微远离现场,并给予安抚。到孩子情绪缓和下来,可以放下孩子,大人蹲下来和孩子说,你很想要那个玩具,是吗?嗯,那个玩具真的很好玩儿,对吗?(同理心)你已经尝试玩儿过了吗?我们家里的XX玩具和这个很类似吧,可以先把家里这个玩具玩儿透,玩儿好,我们再考虑买新的吗?或者孩子想要几个,这时候可能就是个机会教他做出排序。这几个玩具都喜欢,那么我们这次只可以买一个,你选择哪一个呢?其他我们以后再考虑是否需要。 同理,回到家里,玩具整理,学会让孩子去分类整理以及淘汰(按照喜欢程度排序,末位淘汰)。同时,也要让孩子明白,不是所有的愿望和需求都可以被满足的!
对于身体不舒服而出来的作和苦恼,我们要教会孩子表达(当然限于已经会说话的孩子,小小孩儿还是父母要学会观察分辨的)。大人其实可以通过孩子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做个初步的判断,然后询问孩子是否哪里不舒服,孩子指出之后,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细化,找出相应问题,以便做出及时的反应及措施。
而万事争第一,输了哭闹呢,要两方面看。一方面说明孩子有上进心,有目标,应该鼓励;另一方面争强好胜,比拼需要去正确引导。输了也要给出同理心,进行安慰,表示理解输了心情会很沮丧,很失望。冷静下来后再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是万事都要争第一,永远有人会比自己好。设置合理目标很重要,建立习惯流程是能实现目标的途径。赢了开心,同时要对过程进行梳理,做到更好,也要对其他人表示鼓励和认可,其实是他们的努力让你更好。输了,也要为胜者鼓掌,大家都很棒!然后去帮助孩子找差距,看如何提高。再者,没人都永远第一,第一压力也很大。
未达到目的的刻意耍赖,一定要制止,不能开口子!这一点尤其要和家人统一,最怕的是你严格要求,后面有人拖后腿;悄悄和孩子说,等妈妈走了,去帮他买或达成愿望。这些会滋生孩子耍赖有理的想法,同时也会养成可能的两面派的做法。战线必须统一,坚决,没商量!耍赖时候要把孩子抱离人群,然后再去批评讲道理,不然孩子的自尊心也会受创,尽量不要当着别人/众人面进行批评教育。
孩子犯错,叫他学会道歉,开始孩子不肯讲,父母要懂得蹲下来用孩子的语气和对方道歉,让孩子懂得道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后和孩子做换位思考也就是换角色的游戏,让他体会对方的心情,也会容易接受去道歉这件事!
对于无理取闹,我基本就是Leave him alone,让他觉得很无聊,然后就恢复正常,跟你道歉了。
不管哪一种类型的情绪,耍赖,我都会去表达我的看法和情绪。比如说,你这样子做很不好,妈妈很生气。但是会冷静,然后去分析问题。目的是为了教他会去表达,会说出感受,但是处理又是冷静为之的,而非大喊大叫。
总之,不要怕情绪,要认识它,会表达自己的看法,然后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统一战线,几次下来,就会看到成果。父母要做到冷静,自己先急了,也就没法继续后面的事情,孩子只会更急。有样学样!慢慢做起来,收获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