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起地上六便士,未必看不见月亮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因着这句话我去看了这本书——《月亮与六便士》。

六便士是当时英国货币的最小单位,有个朋友跟毛姆开玩笑说,人们在仰望月亮时常常忘了脚下的六便士,毛姆觉得这说法挺有意思,就起了这个书名。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则是现实的代表。我想,作者想告诉我们的是,很多人都只顾看脚下的六便士,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做到像主人公一样坚持望向头顶上的月亮。

诚如作者所言“我们这些人就像从终点站往返行驶的有轨电车,连乘客的数量也能估计个八九不离十。生活被安排得太有秩序了,我觉得简直太可怕”。

或许《月亮与六便士》的意义,便在于一个打破现实框架,有不平淡甚至不可能实现的梦想的人,找到了心中的月亮。

去追寻理想,不论崇高与否,都是比六便士更闪闪发光的东西。

所以看完这部作品的部分人,很容易误认为对心中理想的追求,或许应该像查尔斯·斯特里克兰一般,摒除所有外在的束缚,才能达到内心最迫切去往的目的地。

相反地,我觉得《月亮与六便士》更告诉我们对理想的追求不应该脱离实际生活。诚如张闻天所说的:“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这是对理想与生活关系较为理性的一种解答,对于《月亮与六便士》中的月亮,想来也应如此,月亮应该是让生活更加美好的向往,或是寻找生活的意义,无论如何理想都不应该成为摒弃生活的理由。

“为天上的月亮神魂颠倒,对脚下的六便士视而不见。”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也就是说艺术虽看似高于生活,但又与生活不可分割,艺术与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其实对作品中的“月亮”,也要如此去看待,看似应远高于现实生活,但是若真脱离生活,不能从生活中扎根,不能由生活中孕育,不能在生活中奋斗,所谓的“月亮”只是水中倒影,而理想也只是一纸空谈。

不难看出,查尔斯·斯特里克兰放弃了所有能对心中追求产生束缚的东西,放弃了证券交易所的工作,放弃了持续十七年的婚姻,放弃了两个孩子,放弃了所拥有的一切安逸生活……一心只去绘画,不顾一切,但是他仍旧会为了生活,向“我”及德克·斯特洛夫借钱;仍旧会为了生活在塔希提岛在种植园当监工、打零工;仍旧会为了生活在马赛领救济品、打工,并给硬汉比尔画肖像。

他一直在追求理想的路上,但是他从未真正的脱离过生活,没有生活的支撑,他的理想也无法得以生长。

由此来看,完全脱离生活,追求“月亮”的想法并不现实。

但是我们更应该知道为了自己的追求,伤害到他人,或没有承担本应承担的责任,无论是社会的、家庭的,这都不能算是一个真正成功的人,即便事业有所成就,理想有所收获,但在生命的价值与人性的道德上却是失败的、缺失的。

每个人的生命都有其固有的责任,这是生命本身所具有的重量,也是生命意义的体现。追求理想是生命价值的一种体现方式,但是并不能为实现单方面的价值而抛弃生命本身所应承担的责任,甚至给他人带来伤害。

始终认为,理想的意义,生命的价值,不应只体现在个人追求的得与失,而是在于理想本身或生命本身所带来的的意义和价值,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对他人是否可以带来一定的益处。崇高的理想才能实现崇高的人生价值。

在作品中,有这样一段话:

“做自己想做的事,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心平气和,怎能叫做作践自己?做一名外科医生,一年赚一万英镑,娶一位漂亮的妻子,就是成功?我想,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你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你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或许这就是《月亮与六便士》中最重要的一个主旨,该如何看待生活的价值与理想的追求。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永恒的主题,它们是相互矛盾的,但也是相互促进的。我们需要明白自己人生价值的意义所在,不忘初心,勇往直前的走下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