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电影随笔整理

      不知不觉的看了这么多张艺谋的电影,人这一生只做一件事,而且做到极致确实不容易。非热爱,无以坚持。有很多的瞬间,从看电影,渐渐的我都开始喜欢上了电影。

01)1984:《一个和八个》摄影

02) 1984:《黄土地》摄影

03) 1986:《大阅兵》摄影

04) 1987:《老井》主演

05) 1987:《红高粱》导演

06) 1989:《古今大战秦俑情》主演

07) 1989:《代号"美洲豹"》导演(与杨凤良合作)

08) 1990:《菊豆》导演(与杨凤良合作)

09) 1991:《大红灯笼高高挂》导演

10)1992:《秋菊打官司》导演

11)1994:《活着》导演

12)1995:《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导演

13)1996:《有话好好说》导演

14)1996  《卢米埃与四十大导》

15)1998:《一个都不能少》导演

16)1999:《我的父亲母亲》导演

17)2000:《幸福时光》导演

18)2000:《大宅门》演员

19)2002:《英雄》导演

20)2004:《十面埋伏》导演

21)2005:《千里走单骑》导演

22)2006:《满城尽带黄金甲》导演

23)2008: 奥运会开幕式&《张艺谋的2008》

24)2009:《三枪拍案惊奇》导演

25)2010:《山楂树之恋》导演

26)2011:《金陵十三钗》导演 &《纪录片》

27)2013:《归来》导演 &《纪录片》

28)2016:《长城》导演

29)2018:《影》导演 &《纪录片》

30)2020:《一秒钟》导演

  看着这条长长的时间线,我在想,我从中想要什么呢?一个人的历程?还是寻求一种脉络?我最初只是想了解张艺谋电影里的“文艺”。看着看着,我发现这里面有导演这个“人”的脉络,成长的脉络。好像这才是我喜欢的!

搜集一下我看的时候写的随笔

电影随笔188——张艺谋系列:1984一个和八个

      最开始看着这“黑白灰”我真是有些快进的冲动,但是老师说:“最好别用快进的方式看。慢慢体会,品味。”暂停下来开始寻求看下去的动力,突然看见“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一经问世即“惊世骇俗”、被评价为“第五代的开山之作”。”

    我始终没有把故事的内容放在意识里,似乎对这样的内容并不“感冒”。我更多的是放在了画面与色彩上。

      这样的画面多少感觉到不完整,但是对于刻画人物是真实的。因为当我的眼睛看过去的时候的确人物的右侧部分我是感觉模糊的,犹如现在呈现的部分。机器仿佛是人的眼睛一般记录了我能看到的,而我看不到的也没有在画面里!

      后来我看见了这样的描述:“在拍摄上,有意造成画面不平衡,从而构成一种内在的紧张感,常用大反差的光线和黑白对比的版画式色彩,以表现人物雕塑般的力度与沉重感。”

    上面画面人物命运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已经卑微到了极点!女卫生员的无奈,似乎有一个画面已经剪掉了,面对当时的情境她有多大的力量反抗?面对大爷的处境他又有多大的力量??这个画面有铺天盖地的人物被压迫的感觉,似乎真的有一堵墙在心中横亘着!

    上图印象特别的深刻,这拍摄的位置太偏了,后来我想也许这也是一种语言。没有人能证明他是清白的无奈。犹如画面限制了一个人的行为,有阻碍有困难。画面带来了一种人物不自由的感觉!配合全片的色彩基调“黑、白、灰”,更有年代与内心的独白的感觉。

    后来我看了张艺谋在谈这部片子的视频,突然感觉到是一个青年的叛逆,或者说是时代变革的叛逆。打破已有的,创造新的,一代年轻人朝气蓬勃向上的感觉!

    而恢复高考后的这些年轻人虽然岁数已经不年轻,但是内心经历的凡此种种需要媒介来表达。我以我的镜头,表达我内心的情怀!也许是他们要展现的。

    我突然明白老师为什么会那样严格的来要求我,无论我最后是否从事与之相关的事业。那都是一代人对另一代人的憧憬。我从老师身上看见了老师的老师对他们抱持的爱与希望。而老师学习到了那样的精髓,自然传承下来!

      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喜欢这个的专业啦,而且被他们感染!他们的身上有一种追求,我喜欢那种孜孜不倦追求最好的感受!让我永远知道“艺无止境”!

电影随笔189——张艺谋系列:1984黄土地

        老师课上提到了“符号学”,我特意的买了一本书来看。如果说电影是浓缩的历史,我在这浓缩之中看见了中华五千年的符号意象。

      绵亘蜿蜒曲折的黄土地,祖祖辈辈耕作在这里。牛犁地,靠天吃饭,祈求龙王降雨,奔流不息的黄河水,养育了华夏文明。当我这么说的时候虽然感觉有点大,但是也确实养活了像翠巧一家的普通人。而华夏就是一个个如此的普通人构成。在这片土地上的发生是那样真实的存在。

      在这片黄土地上每一个人都犹如星星之火,我喜欢电影这样无声的画面语言,让我感觉到了厚重的历史。顾青为采集民歌而来,寻求这片土地上的“根文化”。

    黄河水,黄土地养育了中华的根;而在这片土地上,他们的根,他们的情感都在这歌声中。只是这歌声似乎被压抑了,在唤醒之中我听见了一家人的声音。清脆而响亮,热情而略带一丝岁月悲怆!这“根”植于每一个人的心灵,有待星星之火的燎原!

    这样的离别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诀别。如果“红色”是一种符号,那么我相信它是“希望”。被新的思想带来的思维的“希望”。如果人一辈子什么都不知道,也许她会安贫乐道。也许她不会有挣扎,也许她也会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可是生命的轨道在出生的“年月日”里早已经设定了程序。历史的轨道就是这样的运行!第五代的导演们所经历注定在他们的影片里要诠释出来。

    当我用一条生命线、时间线来看电影的时候。我会不自觉的感觉到这就是一民族、一个国家、甚至一个群体,最后小到一个人的成长历史!我甚至在想是什么动力让我这样的来看电影?仅仅是老师的一句话吗?那么在此前我为什么要问老师有关人文的作品呢?我似乎也在寻找一些什么!

    一部电影,浓缩了一个民族的,一个国家,乃至一个人!

    当这些的名字出现的时候,我发现他们也是“符号”,不仅仅是第五代导演,而且中国电影的“符号”!

这样宏大的场面,尘土飞扬,也是一个“符号”。既有百姓欢愉,也有锣鼓震天。我突然想起北京奥运的宏大场面,谁会想到此情此景会搬到更广阔无垠的舞台,声光电俱齐的现代化展示。我突然间感慨,我们所有的经历都会是最后的沉淀,岁月不会辜负任何一个努力的群体!

    我们不会忘记祖辈的仪式,它让我们得以绵延不绝,生生不息。当我看到祈雨的场面感到震撼,这一代人的固守,总有另一代突破,当“憨憨”逆流朝着顾青奔来的时候。我仿佛看见了一个新的时代在逆流中迎难而上。让我心生欢喜。一代代的电影人也是如此逆流创新,不断进步,不断的打破原有的,常规的,创建新的。然后有了“第五代导演”在中国电影的发展中熠熠生辉!

电影随笔192——张艺谋系列:1986大阅兵

        这个电影我说不出来它的感觉,似乎离着它很远,又跟近。我找到了一组数字“抬腿30公分,转头45度,间距1米2,每分钟116步,横是一条线,竖是一条线,斜还是一条线。”每次看到阅兵里整齐划一的步伐,我知道都是一组数字,而每一个人从数字背后见证的都是一组精神。阅兵似乎不是目的,精神内涵已经超越了阅兵本身!

      特别喜欢张艺谋摄影的角度,大的阵势和铺排。让我想起来北京奥运会那种阵势。张艺谋把擅长的内容做到极致。我常常被那种集体的行动和动作中传达出来的气势感到强烈震撼。

这影片去吉林之前看完,写在回吉林后。如果没有吉林的体验,我也许一直都不知该如何写,突然有向军人致敬!在战争年代,他们保家卫国,冲锋陷阵。在和平年代,他们保守边陲。在风沙雨雪的洗礼中,总有那精神、那魂,顶在民族精神的最前头。而我们在其保护下总能安逸而祥和的生活!

      有文字说这部影片后两个导演分道扬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板与长板,扬长避短还是取长补短?一个宏观一个微观,一个大场面,一个人物细腻。如果配合会天衣无缝,如果分道扬镳会各领风骚!

每一部电影,都是国家某阶段,导演某个阶段,演员某个阶段的展示。岁月长河,沧海一粟,但求尝遍人生百态,仍然笑着说,我会不断的努力求得更好!!

  电影随笔194——张艺谋系列:1987老井

        看了张艺谋的摄影、导演,终于看了他的演员的片子《老井》。看了之后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真实感,仿佛可以带回那古老苍凉的村落,百年来为了水而挣扎的人们。此时,我们早已经不再为了“水”,可是又如同为了“水一样”的东西去挣扎!

       

  我喜欢张艺谋本色出演,我看过一个纪录片,为了演老井中的孙旺泉,让自己的手变得粗糙,十个指甲里都是泥,反复练习背大石板。演员远不止表面的光鲜艳丽,里面承载了太多的辛苦付出!

    老井村祖祖辈辈为好好喝上水而打井,但打了很多废井死了很多人始终没有成功,老年人把希望寄托在几个读过书的年青人身上。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烙印,每一时代都要彰显自己的情怀!我开始翻找许多导演代际时间的划分,好像在补空白的一课一样!经常说我是一粒沙,又是整个宇宙!我们分明看到了每一代导演也是一粒沙,而整体又构成了中国电影的宇宙空间!

第一代导演活动的时间大体上是20世纪初到20年代末,他们是中国电影的先驱,在拍摄条件非常简陋、艰苦,又缺乏经验的条件下,创作了中国第一批故事片。

      “第二代导演”主要活动时间是在三、四十年 代,部分导演一直到五、六十年,甚至八十年代,仍工作在电影岗位上。“第二代导演”最大的成就是,由他们开始,中国电影就思想内容而言,开始真正从单纯的娱乐——“玩耍”中解放出来,开始比较深入地反映社会生活,从娱乐中发挥社会功能。

    第三代导演的活跃时期可分为三个阶段,这也是中国电影的曲折发展时期。

    第四代电影人大多是文革前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生构成的创作全体,他们一毕业就遇到文化大革命,以至于他们的创作生命是从1978年以后才开始的。 因为时代的局限性,*导演在学习时期没能接触到苏联以外的电影,这直接影响到*导演电影语言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第五代导演”是指一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年轻导演。他们的作品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特别强烈,给中国影坛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波。 陈凯歌、张艺谋、田壮壮、黄建新、吴子牛 第六代导演

“第六代”不仅是一个时空意义上的聚合体,更重要的是由一个文化姿态、创作风格相对一致而形成的在1990年代带有先锋性、前卫性、青春性的创作群体(或群落)。这是一个中国人内心世界产生极大转变的年代。

  看着这“千古流芳”我仿佛看见了“根”,莫名的在张艺谋的系列作品里有很深的“根”情节!我也在源头来看一个人的作品,对于这部分有更深的体会。不会孤立的看一个人,而且看他整个年代的发展脉络,其实是与时代和人的经历紧密相关的!

  一个人的人生命运,有的时候是不由自主的,就像这批导演的整体人生命运与时代联结在一起。傲气的旺泉原打算私奔这时,父亲出事倒在井里,遂了父亲的遗愿做了上门女婿,现实面前爱情那么苍白。我们是一粒沙,也被一个宇宙裹挟着!

    后来的事故担心会死在一起两人吐露爱的心声,相拥相吻,不负此生所爱。

  得救后的两人并没有走到一起,巧英托人捐出自己所有嫁妆支持继续打井,远走。

    这样经典的影片现在看起来仍然有意义。苦难成就人生,至阴也成就至阳,更成就经典!

电影随笔187——张艺谋系列:1987红高粱

      突然想看张艺谋的作品,根据老师的建议开始专一的看系列。1987年的《红高粱》是首选!我还记得在大二的时候第一次看到它,同学有一个特别厚实的碟片包,里面都是正版“好看”的电影!对《红高粱》的记忆也只是停留在“看过”、“一片高粱地”、“莫言”。

      昨天晚上回家看到半夜12点多,夜晚窗外漆黑,与之相对的是影片里通天的红!

      红色是喜色的激情。我还记得当初看见“红高粱”的时候,我们都是快进的。现在想想那时通红的脸,正如闺阁里的“小儿女”刚刚知晓人世间的风情万种,百般的不好意思。还不觉回头望望寝室的姐妹有没有人看见!画外音一直强调“我奶奶”“我爷爷”,“奶奶”身着红袄、红裤、红鞋,红盖头!一身喜事附着于身;“爷爷”野味十足!粗犷、豪放的歌声,尽情彰显这尘土飞扬的大地,那肆意舞动的生命!“我爷爷”和“我奶奶”在高粱云海间尽享野性与圣洁的欢悦,今天看起来略感觉神圣般的祭奠!

      红色是兽性的野蛮。 我想起了在“动物模拟”的时候,老师让我表演小狗撒尿。老师问我,小狗撒尿是为什么?我很是好奇,老师说:在动物界野兽撒尿是为了划地盘。当时很吃惊,后来想火车上发现人也如此!其实人本质上也是动物,爷爷在撒尿的时候,导演给了罗汉大哥一个镜头,罗汉大哥只是端着酒站到一旁,任由爷爷往酒坛里撒尿。 爷爷大闹酿酒厂是想告诉罗汉大哥这是我的酿酒厂,这是我的女人! 第二天这掺和了雄性尿液的红色的酒变成“十八里红”。罗汉大哥在这一轮的交锋中退缩离开了!

      红色是哀鸣的正义。乡亲尸骨满是荒野,狼藉一片,鲜血灌溉了高粱,红成了血海。奶奶倒在血泊中,高粱齐声哀鸣,慷慨、悲壮。太阳出来了,太阳被暗红色的血抹成深红,红色的太阳燃得正旺,整个世界都是红色,结尾好长时间的红。我快进,然后又倒退回来,想看看这红色的变化。看完之后内心里说不出的悲凉与喜悦,压抑与承欢! “我爷爷”与“我爹”静静地站在那里,许久时间,他们相互凝视,天空中日全食现象出现的时候,天空暂时暗淡了下来,接着还是出现了一种暗红颜色。当时有一种害怕,还有一丝希望!

    我越来越深刻的理解课上老师说的很多内容,开始反思自己上课时杂七杂八的想法!我真的喜欢一个角色的魅力啦!

         

电影随笔198——秦俑

    越看越喜欢张艺谋的电影,人生的故事仿佛在一部部电影里飘荡!在那个最对的时间,遇见最对的人,然后开启一部部电影的时光故事!

    人生如果有三生三世,也许一切都是不一样的选择。突然感叹起人世的许多安排。你想要的再简单,得不到的瞬间也感觉如此困难!这人世间的一生一世,看不透的稀里糊涂;看透的恐怕难得糊涂!

第一世:秦朝

    蒙天放与冬儿这一世一见钟情,偷尝禁果。一个投火殉情,一个泥封做俑。这一生为爱付出也算值得!

第二世:民国。

    冬儿转世影星朱莉莉,误打误撞的唤醒了沉睡千年的蒙天放。我喜欢张艺谋表演,他一直待着在秦朝人的感觉里,与巩俐表演的现代人形成了极大的年代反差。张艺谋表演的傻傻的分不清时代的懵懂和巩俐表演的表面高傲自大内心极度空虚的影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一世的冬儿早已经不记得自己是曾经的“冬儿”。可是蒙天放没有放弃,跟着转世后的冬儿,默默守护。还特意留着“冬儿”的一双鞋,犹如王子拿着灰姑娘的水晶鞋寻找心上人!可是跨越千年情丝,剪不断,理还乱!

    第三世:20世纪70年代。

冬儿轮回转世变成日本少女,长生不老的蒙天放成为了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俑坑遇见了修补兵马俑的蒙天放。时间流逝,两人不在一个时空相遇。你不认识我,我却认识你!认识你在三生三世里与我的不期而遇!

简短的描述了两个人的三生三世,我在想是谁想出这么一个穿越的主题的?然后又是怎样的动机可以酝酿拍出来这样的作品?从第一部片子看到现在,好像在看一个人的成长记录片。记录着时代和这个人的发展脉络,以及现在影片对于未来的影响!

突然一句话冒出来:一个人的经历可以是一部电影,一部电影可以是一个人的经历!

电影随笔209——张艺谋系列:1989代号美洲豹

      一路看过张艺谋的作品到了1989年的《代号美洲豹》。一路走过来从摄像到主演,再到导演,我分明看到了“尝试”。就像一粒种子从播种在泥土里,一点点发芽,长大。我眼前有了一幅画面。每一部电影其实就是这个人成长的历程!我很喜欢他一直在做一件事的坚持,所以他的作品里有艺术的生命在流动!

如果说从现在的眼光看。我们可能会有很多现代技术看到的“落后”。可是,我相信它一定是那个时代,那个情况下做出的“最好”的尝试!

张艺谋在一次回答中曾经说:“那时候谈不上商业不商业,就是感兴趣。花了100多万。现在看来就是商业电影,但当时不太成功。”随后又打趣说,“可能放在今天是挺成功的”。张艺谋说当时那个年代都讲思考、深刻,电影里讲娱乐性是比较少的,所以当时这个片子出来以后引来评论界一片骂声。

这是我喜欢看他的电影,总有“打破”惯有的思路,开创一些新的!成为代际导演的更新标志人物。而这些新的又为后来做了铺路石。总有一些尝试对于“人”和“电影历史”是有意义的!

   

我也看见了里面如今已经很优秀的演员,也会看见他们初出茅庐的拘谨和不成熟。让我更愿意看的原因是里面的青涩,让我越来越明白了如今银幕他们的优秀表现是很多岁月历练的成熟和游刃有余!

尝试、青涩——是我《代号美洲豹》的全部感觉!里面透露着自然萌芽初始的密码!

电影随笔211——张艺谋系列:1990菊豆

          影片看完感觉压得喘不上气儿,我发现我喜欢看美好、热情带着生命力量的!这可能让我更打岔儿的关注了色彩的部分——色彩的语言!我好喜欢张艺谋对于电影色彩的调和,就好像调色盘在他的手中!

      如果说画家是在纸上作画,那么导演好像把画作在了流动的每一帧画面上!明暗对比,冷暖调和,还有光的流动!人在这里调动了他生命里所有的所学来运用到自己的作品里!老师总说,演员是杂家。我相信此前摄像和演员也让他累积很多素材去创造!

      蓝色的怯懦:杨天青在外面听到菊豆在房内痛苦,整个画面的颜色是暗淡蓝色,蓝色本事就有忧郁的感觉。把他怯懦、不敢、徘徊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还有手抓住垂下来的红布条时她穿的是蓝色的衣服,象征内心的阴郁与渴求!

    红色的命运:红色的大染池里红色的布条从上而落,三条生命的颜色,也是命运的颜色!象征着他们的欲望的解脱。精神解脱下,身体的释放!命运从红色开始,也从红色结束!这样的色彩在《红高粱》里我也见过。只是这个影片满屏的红色变成了满池!  天白出生的时候,被红色的襁褓包裹着,这红色也是一种生命的暗示!导演什么都不用说,淋漓尽致的运用色彩创造美的艺术!红色好像一条链条穿起了所有的动作:激情——出生——死亡1——死亡2——死亡3

    黄色的欲望:火焰般的黄色长布条,代表着无尽欲望与人欲。起源于欲望、反抗,终于人欲泯灭。暖色系的黄,锃亮的刺眼。有反抗,有象征光明,也有人的轻佻!

    灰黑色,象征着冷漠,暗淡,死气沉沉。外在环境铺垫的色调。这样的色调里特别好的带入了主观的感受。最后天白也是灰黑色的衣服,一切都是死气沉沉的悲剧!

    好一幅美丽的流动色彩画面,只是语言不足以描绘它的美好!

电影随笔214——张艺谋系列:大红灯笼高高挂1991

      很久以前就看过《大红灯笼高高挂》,忘记了当时是什么感受了,只是记得它的名字和导演是谁。一直都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从《红高粱》那满屏的血染的红日;再到《菊豆》那满池的浸染红布;最后到这满院满屋的红色灯笼!以往红色的喜庆、吉祥、福运,被导演概念化为深沉的、忧思的、麻木的“红”!色彩铺天盖地的映入视觉细胞,带给我无尽的遐想!

    这是我第一次在看电影的同时截屏了这么多我感觉的图片。下面的英文翻译的是“Raise  the  red  lantern”这里特指的是那只老爷每天晚上过夜的灯笼。偌大的灯笼,不是高挂在上面,而且在地面上。高挂的是礼教,而地面上的人们需要遵从这样的教化,遵从这样的安排。

    这样的安排不仅是这个大背景的安排,还有小背景里的无可奈何。无论内在有多挣扎,外在也要随波逐流。

    红色的夏,满屏的黑。“颂莲”独自拎着箱子,没有在迎亲的队伍中。孤独中,前往自己的归宿!

    苏童、巩俐、张艺谋三个名字因为这样的作品而相遇。原创、演员、导演我太能说好他们三者,但只是感觉从某种程度上他们是同一的,但又是有差异的。

    好怜惜她,背后的看不懂的字和一脸茫然无措的她!就这样卷入了历史的红尘里。内在的单纯美好,外在的勾心斗角。最后疯也许是最大的保护!要不就莫名的死在了房顶了!

    这四四方方就是规矩,高高的墙就是牢笼一样,多少女人会在这“围城”里,莫名的终老,耗尽自己的青春年华!

    这锤脚,点灯笼,都是“素昧蒙面”的姥爷的“陈家的规矩”。颂莲开始是不适应,后来就手心脚心都痒痒啦!沉沦的命运开启她的自我毁灭步伐!

  规规矩矩的院落,规规矩矩的人,规规矩矩的办事。“礼法”走到这样的地步,摧残的是人,反思的也是人!

    面慈心狠手辣的女人,颂莲最终也她的催化而疯掉了。酒后的醉话,“吾不欲害人,其人而为我而死”。那房顶的小屋终将是逃离者的牢笼。人的命运在京剧的声响后曲终人散!

  这个过程让我想起来了“长棍”练习的某个片段。一景一物都会让我此时的观看生出来许多体验!

习惯了锤脚的日子便无法难耐没有的寂寞!颂莲的确“送怜”。送去对她的怜爱,怜悯。

    一段朦胧的爱情,导演没有喧宾夺主,给了我们想象的空间。

    这个院落里的女人,有明面点灯的,还有点在自己屋子里的。背景的红是多么的悲哀。我还记得文艺学老师头脑风暴过各种颜色,其中红色她举过一个例子:那天是你用一块红布蒙住了我的双眼也蒙住了天,密问我看见了什么?我说我看见了幸福!而这院落里的人可以遇见“幸福”吗?大的人老珠黄认命;二姨太面慈心狠,手段笑里藏针;三姨太,戏子风情,一枝红杏;而颂莲......唉!

    这个院落还有五、六、七、八等等的姨太太上演这样没有春天的故事!

  我喜欢这影片的色彩、布局、剧情。我想我应该补上色彩这一课,了解色彩所传达的美学意义啦!

    电影随笔216——《秋菊打官司》

    昨天看了《秋菊打官司》,以前听说过,从来没有看过。看似故事只有一个就是“要个说法”然后一次次的带上她家的“辣椒”一层层“要个说法”。最后由“要个说法”真的要来个说“法”。这个“说法”和说“法”可是完全不同,此“说法”不是彼说“法”。所以在满月的时候把村长带走已经超越了她心中的“说法”,也许说“法”开始在这里萌生了吧!

      这次我特别的感兴趣是巩俐的表演,从《代号美洲狮》里的生涩;到《菊豆》里的激情奔放;《大红灯笼高高挂》里人物青涩懵懂,深陷其中,疯癫状态;再到《秋菊打官司》里颠覆形象的孕妇。我真的感觉到老师所说的演员的层级。特别是秋菊认死理、村妇的装扮、还有孕妇的样子。还有在城里买了新衣服换上的样子,完全没有了前几个作品里的形象。看不出她是巩俐,完全是就是秋菊,包括她的方言。这让我想起了很多和老师上课的情景。

      还有一个感受,就是从以往的故事的节奏,颜色的铺屏,变换到了,对“人”的关注。特别是当去公安局长家的时候,“妹子”把画框打碎。秋菊没有埋怨她怎么打碎了,而是一直在关注没有找到她的着急,担心。秋菊一直都在关注“人”的身上。这让我对这个作品的形象一下子提升了很多好感。原来的“说法”也只是让村长知道“人”的存在,对“人”的尊重,而不是俯身去捡地上的钱,也不是别人替买的几盒点心。而是真正的关注“人”的需要。

      所以在我看来“秋菊打官司”其实不是“官司”而是如何关注到“人”。所以最后把村长带走,并不是秋菊所希望的“说法”。

    电影流经到这里越来越有味道了,也可以看出来,他在一点点的拓展表达的方式。电影同时记录的是自己的成长,演员的成长和这个国家的成长脉络。这样的系统看下来,感觉到很多变化。而这样的变化,不是单一的,是整体的。

  电影随笔217——《活着》1994

  第二次写《活着》 ,第一次写对“万二喜”的形象很是感兴趣,而这次也不例外,我开始能正面的好奇他表演的过程。

看了一系列张艺谋的电影,这部影片我喜欢葛优的表演。在《代号美洲豹》里面葛优无论从神色、表情、动作都是拘谨,放不开的。而在《活着》里面就有了明显的角色特点。“福贵”早期的吊儿郎当和后期的表现凸显了人物的不同变化层次。特别在龙二被枪毙、唱着皮影戏的时候他表现的淋漓尽致,特别的“放得开”的表演,这要比《代号美洲豹》里有了明显的飞跃。让我对这个演员有了看他所有电影的想法。

我这次对葛优的皮影这一道具的使用特别感兴趣。这是一条线索,贯穿了整个电影。类似于《红高粱》 里高粱地;《古今大战秦俑情》里的鞋;《菊豆》里的红布;《大红灯笼高高挂》里的灯笼。 最开始皮影戏刚出场时,福贵还是少爷的时候,皮影是娱乐消遣,福贵在期间是耍乐嬉戏。让沉闷的皮影有了不一样的开始,也似乎预示着皮影与他的关系;后来从龙二那里拿来的皮影就是生存的手段了,靠着它得以维持生计。后来在期间因为这个道具的存在有了其他戏的可能,把其他的内容串联了起来。期间我也特别的佩服福贵就是可以是少爷,也可以是平民的为了生活辗转。到了文革期间又是激励人们生产的力量,让它们免于毁灭。后来是没有办法两全的时候烧了皮影剩下箱子。剩下的箱子也在最后拿出来装了小鸡,焕发了它新的生命。活着,才会有新的创造出来。

整个电影按照时间的顺序加上道具的运用贯穿了福贵的一生,主题是活着,写的都是死,在期间流露着时代的变化对人物的影响,人物的命运也在时代的变化努力的活着 ,最后的画面特别的温馨而美好!

电影随笔218——张艺谋系列:《摇啊摇,摇到外婆桥》1995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已经看完两天了,不知道该如何写,从哪个角度写。唯美的画面下总会有腥风血雨的感觉。在那美丽的落日下,总会有小女孩到大女孩的故事,一个关于人的“循环”时小女孩天真还不明白。她不明白她的阿妈和姨娘不会在上海等着她,她会成为另外一段故事的开启,就像电影里的故事一样。同情她的天真,又要去体会一遭人性的扭曲变形,纸醉金迷的世界里,也许当阿娇最后的时候,她会明白这里发生的一切吧。

张艺谋的这个电影和以往的感觉很不同,以往的影片人文气息更浓厚一些,透漏着人性的探索和思考。而这部片子,似乎把此前的很多尝试都融合一体。既没有失去文艺性也没有磨灭对商业的探索。里面隐隐的能感觉到对所发生的事情的好奇。就是因为水生的特殊视角。

透过一个水生的视角来观察所发生的一切。才让故事的进程很暗暗的操作的感觉,因为一个孩子的视角,不可能让他看见特别多的大场面,所有的发生也都是他能看见的发生。这就决定了,事情的发展有了文艺的空间。形成了文艺和商业双重的感觉。

在水生的眼睛里一切都是美好的样子,一切的罪恶也才刚刚映入眼帘。摄像机好像水生的眼睛,虽然我说不清楚这样的专业名词。但是我可以感受到,摄像机和水生是一体的。他所看见的小金宝、看见的唐老爷,看见这七天里所有的一切。从一个懵懂的孩子那里展开故事的叙述,进程的推进也是由这个孩子完成的。

写着写着,突然想到了最后吊在船上的画面,这是一个和原来美好不一样的世界,一切都在颠倒着他的认知,硬币顺势也掉进了河里,随波逐流。犹如他的命运踏上这条船,只能随波逐流......

这一串电影看下来,有些压抑,有些反思。有对剧情的,有对演员,有对导演的,有对画面的,有对它们之间的内部联系的,有对它们整体的,有对它们部分的。

电影是什么?

电影是生活。我在电影里看见了生活里点点滴滴,我今天和闺蜜读书说,我可以请家政把生活大点完美。可是因为学了这些,我开始关注生活,关注我手里的每一件物品,每一个点滴的画面,生活丰富的展现在作品里。一个灯笼,一个锤脚棒,一双鞋子,一首音乐,一碗饭...

电影是满足内心的心声。看着导演用电影来表达自己的感悟和体验。他人生的全部力量给了这部作品最好的诠释。色彩美学,构图美学,导演艺术,演员艺术...综合的体现在了他的作品里。

电影是文艺的唯美和现实的残酷。它犹如阿娇嘴里的那首歌,甜美美婉转的向往;她犹如小金宝嘴里的同样的歌曲,凄美,意味深长的怀念。

电影是爱,是情,是原生家庭,是婚姻,是科学幻想,是.....

其实是什么不重要了,

有一句名言我很喜欢:  对于成熟的导演,每一个视觉画面上都有它的签名!

同样每一个视觉画面上也留下了我们看过的痕迹......

电影随笔217——《活着》1994

  第二次写《活着》 ,第一次写对“万二喜”的形象很是感兴趣,而这次也不例外,我开始能正面的好奇他表演的过程。

  看了一系列张艺谋的电影,这部影片我喜欢葛优的表演。在《代号美洲豹》里面葛优无论从神色、表情、动作都是拘谨,放不开的。而在《活着》里面就有了明显的角色特点。“福贵”早期的吊儿郎当和后期的表现凸显了人物的不同变化层次。特别在龙二被枪毙、唱着皮影戏的时候他表现的淋漓尽致,特别的“放得开”的表演,这要比《代号美洲豹》里有了明显的飞跃。让我对这个演员有了看他所有电影的想法。

我这次对葛优的皮影这一道具的使用特别感兴趣。这是一条线索,贯穿了整个电影。类似于《红高粱》 里高粱地;《古今大战秦俑情》里的鞋;《菊豆》里的红布;《大红灯笼高高挂》里的灯笼。 最开始皮影戏刚出场时,福贵还是少爷的时候,皮影是娱乐消遣,福贵在期间是耍乐嬉戏。让沉闷的皮影有了不一样的开始,也似乎预示着皮影与他的关系;后来从龙二那里拿来的皮影就是生存的手段了,靠着它得以维持生计。后来在期间因为这个道具的存在有了其他戏的可能,把其他的内容串联了起来。期间我也特别的佩服福贵就是可以是少爷,也可以是平民的为了生活辗转。到了文革期间又是激励人们生产的力量,让它们免于毁灭。后来是没有办法两全的时候烧了皮影剩下箱子。剩下的箱子也在最后拿出来装了小鸡,焕发了它新的生命。活着,才会有新的创造出来。

整个电影按照时间的顺序加上道具的运用贯穿了福贵的一生,主题是活着,写的都是死,在期间流露着时代的变化对人物的影响,人物的命运也在时代的变化努力的活着 ,最后的画面特别的温馨而美好!

电影随笔218——张艺谋系列:《摇啊摇,摇到外婆桥》1995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已经看完两天了,不知道该如何写,从哪个角度写。唯美的画面下总会有腥风血雨的感觉。在那美丽的落日下,总会有小女孩到大女孩的故事,一个关于人的“循环”时小女孩天真还不明白。她不明白她的阿妈和姨娘不会在上海等着她,她会成为另外一段故事的开启,就像电影里的故事一样。同情她的天真,又要去体会一遭人性的扭曲变形,纸醉金迷的世界里,也许当阿娇最后的时候,她会明白这里发生的一切吧。

张艺谋的这个电影和以往的感觉很不同,以往的影片人文气息更浓厚一些,透漏着人性的探索和思考。而这部片子,似乎把此前的很多尝试都融合一体。既没有失去文艺性也没有磨灭对商业的探索。里面隐隐的能感觉到对所发生的事情的好奇。就是因为水生的特殊视角。

透过一个水生的视角来观察所发生的一切。才让故事的进程很暗暗的操作的感觉,因为一个孩子的视角,不可能让他看见特别多的大场面,所有的发生也都是他能看见的发生。这就决定了,事情的发展有了文艺的空间。形成了文艺和商业双重的感觉。

在水生的眼睛里一切都是美好的样子,一切的罪恶也才刚刚映入眼帘。摄像机好像水生的眼睛,虽然我说不清楚这样的专业名词。但是我可以感受到,摄像机和水生是一体的。他所看见的小金宝、看见的唐老爷,看见这七天里所有的一切。从一个懵懂的孩子那里展开故事的叙述,进程的推进也是由这个孩子完成的。

写着写着,突然想到了最后吊在船上的画面,这是一个和原来美好不一样的世界,一切都在颠倒着他的认知,硬币顺势也掉进了河里,随波逐流。犹如他的命运踏上这条船,只能随波逐流......

这一串电影看下来,有些压抑,有些反思。有对剧情的,有对演员,有对导演的,有对画面的,有对它们之间的内部联系的,有对它们整体的,有对它们部分的。

电影是什么?

电影是生活。我在电影里看见了生活里点点滴滴,我今天和闺蜜读书说,我可以请家政把生活大点完美。可是因为学了这些,我开始关注生活,关注我手里的每一件物品,每一个点滴的画面,生活丰富的展现在作品里。一个灯笼,一个锤脚棒,一双鞋子,一首音乐,一碗饭...

电影是满足内心的心声。看着导演用电影来表达自己的感悟和体验。他人生的全部力量给了这部作品最好的诠释。色彩美学,构图美学,导演艺术,演员艺术...综合的体现在了他的作品里。

电影是文艺的唯美和现实的残酷。它犹如阿娇嘴里的那首歌,甜美美婉转的向往;她犹如小金宝嘴里的同样的歌曲,凄美,意味深长的怀念。

电影是爱,是情,是原生家庭,是婚姻,是科学幻想,是.....

其实是什么不重要了,

有一句名言我很喜欢:  对于成熟的导演,每一个视觉画面上都有它的签名!

同样每一个视觉画面上也留下了我们看过的痕迹......

电影随笔219——张艺谋系列:《有话好好说》1997

    终于看到《有话好好说》,当我看到里面内容的时候,突然想起了很多。我还记得当初家人看见这些画面时开心大笑的样子!电视前全家人其乐融融,那时候是看热闹!更别说在当时根本不知道张艺谋是何许人也!

    银屏上经典的不能再经典的台词“安红,我想你!”“安红,我想你想得睡不着觉。”“安红,我想你想得想睡觉”“不是想睡觉,是睡不着觉”前台晚上看这段的时候QQ问我看啥,我说:张艺谋!在我的心里似乎一路张艺谋电影看下来都是年代和历史的沧桑与厚重!突然这样的幽默有点感觉了无生趣。 同时我也看见了他风格迥异的尝试。

    “我喊这有困难”。这句话突然让我想起了和老师上课的“叫卖声”。虽然这“叫卖声”没有在被提及,但是想着要叫出来还是有些无法说出口。。

    这里的的赵本山还是年轻的模样,他的表演里有着爱看和想笑的力量。一首歌词硬把它读成了搞笑的段子,每每看到就是一个字——笑!这笑里 有一丝回忆!

这个影片看了几天了就是没有什么写的,最后我终于接纳我就能写出这些我可以写出来的部分。

我会有一个画面,一个电影拼盘,里面有古装、有商业、有年代、有文艺、有喜剧,各种各样的不同呈现出不同时代,不同年龄,不同人,不同地域,不同方言,不同色彩,不同角度...的“事”和“人”的故事!

回应老师220——张艺谋系列:《有话好好说》1997

    “《有话好好说》是张艺谋导演,首次尝试运用类似纪录片的摄影手法,尽可能追求真实感,从而使用了大量的手提和肩抗的镜头,看上去画面有些晃动,但却能给观众造成一种不稳定、慌乱的感觉。这样有力的帮助了姜文塑造一个浮躁的、不安的社会青年的人物形象。”

——那也就是说“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是用色彩、建筑来表达人物,而“秋菊打官司”和“有话好好说”则是类似纪录片,而且镜头也辅助描写了人物的个性特点。也就是说服化道包括镜头综合来展现人物。我可以这样理解吗?

“此外,在人物性格的挖掘上,把一个理智的、文弱的知识分子李保田老师逼成一个疯狂的、暴躁的“持刀者”,不禁让人感叹,其实每个人的性格都会发生改变,只是没有遇到一个让自己可以爆发的事件。在表演时我们要寻找这样的事件,是为了让自己和观众在生活中避免遇到这样的事件,如何聪明的处理这样的事件。毕竟,心平气和、和和气气、和和美美的生活才是最好的生活。通过一部电影,总会让我们有些启迪的。”

——  在人物的刻画上让作品有反思,看到老师这么的理解我突然对李保田老师刻画的人物有了新的理解。一个很“较真”但是却心地善良,特别是最后坐在出租车里看见那封信的时候,有一丝感动浮现。

求解:所谓的“黑色幽默”这“黑色”的意思是?

从以上两个方面来看,我倒是很喜欢啦,感谢老师!:)从老师的回复里总能获得更高的认识!谢谢!

电影随笔242——张艺谋系列 1999年《我的父亲母亲》

朴素的日子里有着朴素的爱情,一块红布,一见钟情。这部影片话语不多,情意深厚。

1.织布机红与白

  一块白色的挡棺布,一块房梁上的红布,一个织布机。

  这红、黑、灰色彩的运用,分明就是语言,主角的言语无法表达这视觉的冲击。看了这么多张艺谋的作品,视觉的冲击力让我有很多的学习!少女思春的萌发,红色热情奔放,无法抵挡萌动的心。最细腻的手法,最明快的内心都在织布机的每次咣当咣当的响声里;黑色的视觉,白色的挡棺布,里面凝聚着对“父亲”深深的爱。最开始我也随着想抬回来,拉回来不都一样嘛!可是看到最后我也会做出一样的选择,这个“抬”属于“母亲”的思念;最后坐在老教室,仰望房梁灰灰的掉色的“红布”,多少思念在其中。平凡人的一辈子,平凡人的爱情!

2.碗

  每天换样的做着吃,都是同一个碗。后来做的饺子,得知走了,追着马车跑。碗与碗之间碰撞的声音,我猜想下一秒青花碗一定碎了。突然想起老师说的“显示观众聪明”的故事!

    散落的蘑菇蒸饺诉说着故事的波折,美好与现实。特别好奇修碗的人的手艺,技艺精湛的锔碗匠锔好了青花碗,破镜重圆不是念想,而且对于爱情的执着!

3.水井   

    每天跑离家更远的前井打水,看到他走向井边赶紧把已经打上来的水倒回去,只为了多一会儿的相处时间。

我好像明白为什么老师经常说会演戏的演人。就连挑水的水桶也表达了一种心情和情绪。

4.照片

桌子上父亲和母亲年轻时的照片,引出影片最主要的故事父亲与母亲的故事。我好喜欢有一个画面,美好,生动,萌发爱情的画面!

    照片把时间跨度调回了过去。五六十年代父亲和母亲相识相离再到被打为右派的父亲重回三合屯。再现了他们的爱情故事,还有母亲执意的决定的缘由。

5.朗朗的读书声

    母亲喜欢听读书的声音,“听了四十年,还是没有听够”。影片的最后,儿子在临行前,走进了父亲的教室,给学生们讲授父亲当年的第一堂课。

    母亲听到读书声,步履蹒跚却依旧小跑到村头的小学,在门外出神的听着。画面叠画到了年轻的母亲第一次跑去观看父亲上课的情形,那一段鲜活的彩色画面。

  好喜欢这部影片,上周看《一个都不能少》什么也没有写出来。今天中午看完就很有感觉!

    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故事里诠释自己,诠释自己此生的喜怒哀乐吧!

    似乎我现在对于语言的理解在不断的扩大。老师说,动作是语言。虽然我还不会把动作真的变换舞台的语言,但是我已经有意识去练习。电影里张艺谋教会我色彩也是语言,服饰,背景,角度...都是语言。我昨天和闺蜜说我开始注意“情境”看,情境也是语言!

    这两幅我昨天晚上的截图,第一幅图是现实,图像清晰;第二幅图是意念,图像古旧。

      色彩也许是内心的表白,在我看来,为了成全“刺杀”而“舍身取义”。画面的暗调似乎在表明这悲壮与成全。第二幅图我喜欢“大音希声”,越好的音乐越悠远潜低,越好的形象越飘渺宏远。高手对决如此,放下武力,取于无形。

    红色的好有视觉冲击力,有情,有冲动,有性感,有赵国的血性!大显中华文字的魅力,有定,有悟,有道。天下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合,才是当时“天下”的未来!

    蓝色忧郁,低沉,谎言。我好喜欢这个视角,跳出来当局者。这仿佛是“秦始皇”的视角,我已经高瞻看到你们的“谎言”。

  绿色,宁静,希望,和平,美好!色彩在丰富着人物内心的世界。突然想起老师说的:声音、动作、表情、服、化、道...这些词汇。好像都在看电影的过程中去体会!

    最后真相大“白”,这些颜色冲击着我的内在。把所有的影片都联系在了一起。

    手中无剑,心中也无剑,诺大的宫殿里人是多么的渺小!即便拥有全世界,孤独也是随身携带!

  真正的英雄是谁?是“无名”?是“秦始皇”?是“残剑”?

    千人,千面,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罢了!

电影随笔244 ——张艺谋系列 2005年《千里走单骑》

    英文Riding  alone和第二幅图片的意境好符合!孤独、无助、爱充斥着每一个细节里。突然想起“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来。也许孤独与寂寞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品尝的滋味,或许故事不同,但是感受是相同的吧!

    老父亲决定“千里之行”只为自己的孩子。好深沉的爱,好内敛的情感。这个爱是忏悔吗?是求得原谅吗?其实最后的信已经原谅了!玉龙雪山脚下的孤独,内心多年的寂寞,我相信父子二人同情同感!

  语言不通,看似很顺利,但又不顺利的过程,无助写满了脸上!声音、动作、表情,无时无刻不在刻画着一个老父亲鲜明的人物形象。这弯弯曲曲的路表达着此行的旅途与艰难,路难,心路更长,更难!

    要走多少路才可以明白世间情感,要走多少路才可以懂这世间百态,要走多少路才可以走完这自我救赎...

    与孩子短暂的相处好像在寻找最初的自己。生命可以如此相似的循环,国籍不同,语言不通,就这样的与孩子有了感情

  长长的哨音,好像是父子之间卸下面具后的真情流露。借助中国之行,完成了一次心灵之路,仿佛再现了与自己儿子的情感接力。这才是面具背会真实的情感吧!

——大人叫你去,你就得去

——我就是不去

  持续很久的拉锯似对话,大人的世界以为小孩子不懂。其实小孩子的世界已经住下伤痛。我好欣赏他征求孩子了意见,我看见了“不同”。

  父爱厚重如山,好像所有的情感都是深沉内敛的。儿子从父亲这里学会了“面具”,父亲也长久无法打开这“面具”。卸下面具后,父亲的柔软可见,父亲的爱可见,父亲的情感可见!

  父亲的那一滴眼泪,浸透了岁月的沧桑,对儿子的无限情感...卸下面具后,才有这一滴泪......

  越来越喜欢电影,喜欢它所传达的人生感悟,人生智慧。每天看电影都会是一次心灵的冲刷剂。无论站在哪个角度,都是对自己的拓展!

电影随笔245——张艺谋系列2011年《金陵十三钗》

  再看这部电影已是十年之后,昨天把《08奥运会开幕式》《张艺谋的2008》《金陵十三钗》《张艺谋和他的金陵十三钗》都看了一遍,内心开始搜罗自己的感受和看了这么多好像需要再写出点什么。最后还是对自己说,再等等

  这扇教堂的圆形彩窗和光影的折合,书娟透过弹孔看见了风姿绰约,搔首弄姿的“商女”们。开启记叙文六要素的完美、凄惨的故事。以往的叙事总感觉淡淡的符号,色彩铺屏;这次叙事感特别的强,而色彩集中的这扇窗户上!

  这群“商女”人物塑造:声音——南京话;动作——举手投足之间的“商女”身韵,特别是臀部的特写;表情——贪婪,色欲,情迷;服装——风尘的妖娆华丽;化妆——细眉,浓妆艳唇;道具——箱子洒落地上漏出来的纸醉金迷的化妆品、琵琶。

    学生的人物塑造:声音——南京话,英;动作——学生的惊慌失措;表情——懵懂,稚嫩;服装——学生装;化妆——短发!

    在看完《张艺谋和他的金陵十三钗》后,对于这些有了很深的感悟。突然回想起以前上课的点滴来!昨天我看《张艺谋的2008》里有一句话很是喜欢“对你要求高,说明他很有见识!”

    还有一处色彩就是佟大为扮演的军人隐蔽的地方应该是一个布料行。当最后利用身体做武器,爆炸的瞬间七彩的布料混合着浓烟,残垣断瓦飞舞的时候,我猜与彩色的窗户遥相呼应些什么!

    豆蔻用一根弦弹奏,让我想起了“长绳儿”练习里的“琵琶”。看到她搂着浦生的时候心里暖暖的,琵琶的弦,是她心中的一个结,我猜想她只是后悔没来的及给浦生弹奏一曲吧!

    好压抑的影片,特别是小女孩眼睛里透露的内涵!一瞬间想起了《活着》——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

电影随笔243 ——张艺谋系列 2002年《英雄》

  如果不是张艺谋的作品,我很少看这题材的电影。2002年那一年我还在上大学,一转眼20年。这20年我们都经历了什么?20年后再看已然不是怀揣武侠梦,看故事里的打打杀杀了。一部影片无论当时舆论如何,20年后再看,也都是故事里的浪花一朵。时间可以凝固,时间也可以冲刷,时间也可以记住......

    “无名”,历史上会有他吗?故事会有,人未必“有名”!“无名”也许是所有人的集合。能突破“小我”,成就“天下”,也许是万千“无名”国人的智慧!

    我还记得小时候每每看见一句话“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这“无名”也许就是“靳柯刺秦”的雷同,重新立意,因缘和合的“巧合”!

  每次都惊叹色彩的运用,一部电影不仅仅是语言。

 

电影随笔240——张艺谋系列 2020《一秒钟》

    今天又去看了电影,张艺谋的电影是必看的。一路看着张艺谋的电影系列,真的是太喜欢了。打算把他的系列明天继续看下去。挤一挤时间总是有的,生命不是一秒钟,一秒钟的累加起来的嘛。一秒钟不够,也可以循环播放……

大背景下的沙漠,茫茫的沙漠,人是那么的渺小。小的犹如那一粒沙,我们是一粒沙,也是整个宇宙。胶片的时代也是宇宙里的一粒沙,而这粒沙的存在也是有它的意义和价值。在这一秒钟里,展现了一粒沙的价值和意义……

看着电影勾起了洮南的老电影院。大大的屏幕,上下层的桌椅。更小的一点的时候,在里面看过话剧《刘胡兰》;大一点的时候,在里面看过很多革命题材的电影。只是用学生来养活的电影院,终于在后来的日子拆掉了,变成了商业的一部分。

坐在宽敞明亮的喜都影城里看电影,我清楚的意识到,一个时代的过去,代表着新的力量的升腾。电影的单词也从film胶片带来的仪式感转变到了movie移动影像。也许词汇也嗅到了时代的更迭,词汇也是随着这个时代变化而变化。

影片里的服化道,年代感十足的呈现了一个时代的记忆。现在让我回忆我记忆深刻的片段

张译满脸的脏兮兮,还有一身疲惫。让我想起来了老师所说的演员亲近大地。突然有很多的感悟,想起了很多学习的瞬间。不由的赞叹演员的这份职业。

吃面条的瞬间,还有饭盒里装满了剩下的面条。画面里的每一帧都是有用意的。我看的时候一只看着他们对于道具面条的这部分。仅仅一个吃面条每一次呈现的都是那么不一样,是的,是在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不知道为什么,突然特别理解了这样的设计。

还有放映室里放出来“女儿”的一秒钟,只有一秒钟的镜头。这一秒钟是他全部的思念,全部的念想。后来被范电影用纸包成了两个胶片,最后也散落在沙漠里。在历史的长河里,胶片的存在,短暂犹如“一秒钟”。逝去了,便是再也找补回来了。而女主精心保留纸里也寻找不到胶片的影子。一个时代的过去了,不留一点痕迹。多少有些遗憾,些许的悲哀,谁知道呢?

还有用蒸馏水冲洗,用扇子轻轻扇动的画面,也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方寸之间就是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一个个方寸之间的连接。文化的贫瘠,精神世界的饥渴。电影承载了一代人的渴望,一代人的精神寄托。我想想我为什么选择一个半小时看电影,也是在满足自己的渴望。

影片的最后,歇斯底里的挣扎,终究将这“一秒钟”淹没在茫茫的大沙漠。这胶片的时代,终究是宇宙的一粒沙,回望这一粒沙,值得透过电影去缅怀。这是一代电影人的情感,虽未能感同身受那个时代;却能感受吞没时代后新的时代的movie.

我是宇宙的一粒沙,我也是整个宇宙!事物也好,生命也罢,都是如此……

    整理了这么多随笔,越来越清晰这个脉络。好像这些词汇是我想表达的:

    色彩、中国元素、镜头、人物塑造、文艺、商业

  细致、认真、执着、精益求精、创新

    这些词汇让我想到的是电影、是人、是情怀…..

    是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491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856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745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196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73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112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31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15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85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78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56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15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83评论 3 29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98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74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97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97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