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一部电影说真的,或许作者真的想传达一些主题,但是现在电影确实很多,很多主题是有一些重合的,比如反应战争残酷的都有好多有名的电影,比如《美丽心灵》《战马》《金陵十三钗》等等。又或许像《死亡诗社》那样有一些不同的主题,但是肯定是免不了重复的,所以我以为电影除了一个主线之外,还有自己对于一部电影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可以在各种情结当中感悟出来什么东西,这个就不是理性分析的问题了,是一种自己看到这个情节,专注下来,自己内心真正感受到的东西。
直接去看电影的一些简介,你看到的只是这部电影想展现的内容,但是真的比不上自己从电影里面有感而发的感悟。
电影整个是以清华的四代人为主线索的,这一点其实在看电影的时候没有必须要去注意的,只是在看电影的时候看到这几个主人公的片段连接在一起,发现这样一种联系或许有一点内心感悟上的帮助。我对于这部电影的感受就是坚守,听凭自己的内心,真正想要去做什么事情,不需要限制于现在的场景,只要自己觉得是正确的,就大胆去实现。
吴岭澜其实把坚守,听凭自己的内心显示得很清楚,主要是自己现在大二,迷迷茫茫到现在,也有过仰望星空的情怀,有过去自己喜欢的专业深入研究的想法,但是种种原因,总是暂时实现不了。这样一种迷惘的时候,看到一个境地差不多的电影场景,内心是五味杂陈,在电影院看到的他的老师对他的教育的时候,似乎真的身临其境,自己也深深地体会到那种不知所措迷失方向的酸楚,之后被老师点醒的狂喜。这种狂喜当中肯定是包含有非常强烈的愿望的,在找到自己想要什么,并且没有顾虑自己到底是否要转文的时候,会很愉快地做出决定。
在看陈鹏的时候,真的只是看到一个勇于追求,有才华的一个少年。这个角色塑造得挺憨的,但是对于一个人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这样的一种憨,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因为这样一种憨,可以完全沉浸在学习里面;因为这种憨,可以大胆去追求一个自己喜欢的女孩子;因为这种这种憨,可以让自己的下半辈子去照顾一个女孩子,一辈子;因为这种憨,可以在看到自己喜欢的女孩子和自己好朋友在一起了之后陷入深深的伤心和感伤。这样一种人物是很明朗的,爱憎分明,确实,喜欢就是喜欢,讨厌就是讨厌,不是那种看到自己喜欢的女孩子和别人在一起只要过的很开心自己就满足了,而是你就属于我,那是一种无依无靠的依赖,更是一份沉重的爱意。
看到王敏佳的时候我其实只看到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人对自己老师的喜爱,一个普通人做着自己觉得正确的事情。只是很不巧的是师母却并不这么想。师母其实也很单纯,只是觉得自己的老公是自己的,不喜欢别人来说三道四,只是想报复一下王敏佳,只是没有想到后果是这样的。看这部电影是在电影院看的,电影院看电影和在家看电影还是有一点不同的,专注其中,其实你可以感悟到很多不同的内容。当时坐我旁边的有一个小女孩,目测感觉是小学或者是初中刚开始的学生吧,自己一个人来看这样的电影的。看到王敏佳在第一次被批斗的时候(感觉电影院的是不是删了一些内容?),旁边的小女孩一直在抽泣,感觉她内心一定是很伤心吧,要是自己小的时候,估计也会这样子哭得很伤心吧。她应该是觉得王敏佳很委屈,有苦说不出,看的时候自己感同身受,就哭出来了。然后又看到师母对着镜头笑着,笑着,然后就跳井。小女孩又开始抽咽了。其实师母也没有犯什么大的错误,只是当时的局势而已,一点点过激就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她也没有想到这些东西。她想的东西很单纯,就是想回到从前自己丈夫对自己那么好的时候,回到从前那些自己感觉很欢乐的时光。
之后就是沈光耀,一个家境很好的少年。在抗日战争当中,他深深的觉得读书在现在的用处比不上从军,于是他就瞒着家里投笔从戎了。其实他母亲不让他去从军的那一席话确实让我有所感慨,特别是最后那一句话:我怕,你都没想好怎么过这一生,你就连命都没有了。到死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想要怎么去活,那么在世上走这么一遭,确实感觉有点糊里糊涂的。但是最后他最后找到了自己想要干什么,就是帮祖国度过难关,哪怕是搭上自己的性命。所以这样的死去,也也算是挺满足了吧。旁边的小女孩在看到沈光耀笑着装上日本的战舰的时候又开始擦眼泪了,其实感觉这样的场景很壮烈,真正感觉这样的赴死很从容,很光荣,内心很安定,没有一丝丝焦虑,没有一丝丝恐惧,因为自己在内心深处为这样的死附上了意义。
这部电影看着内容其实还挺好的,只是在表现的时候,一些情节不是很好吧,四代人来回穿插使得才开始情感并没有得到释放的时候,显得这部电影又红又专,特别是王敏佳,陈鹏,李想那个片段,以及沈光耀把那些理想,勇敢等词语直接念出来的时候感觉挺不舒服的,如果可以通过电影情节来表现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