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的孩子如何轻松学习

其实是《如何高效学习》这本书的读书笔记。

作者简介:

作者是加拿大的Scott Young。学霸,高中从不课外学习,却以全班第二的成绩毕业。。念大学时,大考之前一般学习不到2小时,四年来GPA总在A和A+之间。

相比之下,自己只能算学渣了。从初中到高中都是死啃书本,背完语文背英语,历史政治等,不知不觉自己养成了机械性学习的坏习惯。任何知识不求甚解,只知道死记硬背,考完就忘光光。大学时甚至微积分还考过全班第一,但现在全忘记了,直到大四才拿过三等奖学金。毕业后考PESTS-5考了三次听力都没过。。。为什么后来学习越来越力不从心,效果越来越差,可见学习方法很有问题。希望借助这本书和本主题的阅读,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让人生之路更顺畅。

本书梳理:

尖子生与差生的区别:

善于学习的人总在寻找知识之间的关联,不善于学习的人却只会死记硬背。

本书中心概念--整体性学习VS机械性学习:整体性学习认为知识像一张大网,每一个知识点就是网上的一个结点,各类知识互相关联;机械性学习认为知识像一个个盒子,数学大盒子里面装着几何,代数,微积分等小盒子。各个盒子之间互相孤立。(很形象)

什么是整体性学习?

结构,模型和高速公路。如中国这个鸡形地图(结构整体),是由23个省所组成且每个省的地形地貌结构各异(模型),各省之间由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相连,一旦上了高速全国各地哪里都能去(高速公路)。

整体性学习如何有效进行?

首先,将整体性学习拆解为5大步骤,依次推进,各个击破:

获取--理解--拓展 (在我以往的学习中基本没做,你呢?)--纠错--应用

具体说来,这5个阶段又有些什么方法,才能学的更快更好呢?

1 获取

先将要获取的信息分为5大类(了解各类信息的特点很重要)

随意信息(初中时要背诵的历史,地理,政治知识点)

记忆方法:联想法,挂钩法,压缩法

观点信息(政治论述,两个观点那一个更合理,为什么)

需要掌握大量背景知识,然后提炼观点。速度技巧很重要。图表法也有助于提炼和梳理观点。

过程信息(掌握一门技能如驾车,炒菜,修理等)

需要实际操作练习。一旦掌握,会保存更长。

有用的技术方法:内在化,比喻法,图表法,模型纠错

具体信息(实际生活中可以观察到,听到,触到的信息。如医学上的视听触得到的信息)

学习技巧:内在化有助于调动各个感官之间的联系进行理解和记忆。

抽象信息(数学,物理公式,计算机代码,化学等。是自己的弱项)

特点是非常难以理解,但逻辑性很强,不容易遗忘。

学习技巧:理解和拓展是此类知识的要点也是难点。若在理解阶段有困难,可以放慢速度,尝试找到和之前的知识的连接点。这种知识的特点是一环扣一环,打好基础至关重要。

内在化和比喻法对于此类知识的化繁为简至关重要。

整体性学习的5个步骤中各步骤的方法总结:

1 获取知识的正确姿势

快速阅读法:有助于快速有效获取知识。

指读法:眼球跟着指尖的移动而移动。引导眼球有意识的加快阅读速度。

练习阅读法:专门选取1-2本没读过又比较易读的书籍,记录5min内的阅读量和知识点,然后再从头开始或连续下一段(参见吕格宁的"快速阅读法")

积极阅读法:带着3个问题开始阅读。这一节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我如何记住这些观点?它与我以前的知识如何连接?

笔记流:区别于一般的课堂笔记,边听边记,不要逐字逐句记录知识点。只是记录主要的观点,画出各观点之间的相互关联。中间会用到图表法,比喻法,信息压缩技术。

虽然看起来杂乱粗糙,却对理解信息大有帮助。

笔记流的好坏取决于是否能够甄别重点知识及核心内容。

2 理解知识

比喻法:"寒风像结了冰的刀子割在我脸上"。以熟悉的事物类比不熟悉,具体的事物类比抽象。技巧:

要有寻找比喻的欲望

注意第一个出现在脑海中的念头

优化和测试你的比喻

内在化

和比喻法类似,但适用于抽象的概念或公式,不能找到相似的比喻时,用一系列图像或动作记住它。

技巧:

明确你要内在化的概念:是一个生物过程,还是一个函数或数学概念?

从建立脑海中的图像开始;

试着将整幅图像动起来;

然后加入声音,色彩,触觉等更多的感觉或情感;

不断重复和优化图像,直到一想到它就能很快的回忆起知识。

如我刚学的《统计学》中的公式算法,可以照此方法记忆理解。现在已经全忘记了。。。

图表法

如流程图,概念图和图像。可用于笔记流中。

流程图:连续发生的历史事件;一系列步骤;一个系统如何运行。

概念图:将各观点联系在一起。从最重要的观点出发,不断分支细化知识及分解观点。(类似思维导图)

图像:强调用粗糙简单的涂鸦来代替文字,包括观点之间的联系。

图像,比喻和内在化可以结合使用。

随意信息的处理:如各种规章条例,科学公式,解剖学术语。

联想法

创造顺序;给清单中的每一项设一个符号;创建属于自己的联想。

挂钩法:类似于联想法,只是将信息与0-12个数字相联系。挂钩法对于记忆数字效果很好。

能用图表法,还是优先考虑图表法吧。

信息压缩技术:

记忆术:生活中很常见,如我们耳熟能详的优劣势SWOT分析,工作KPI量化,NASA等术语。

笔记压缩法:即整个知识的全面的思维导图。

3 知识的拓展

将所学知识立即应用于实际生活,才能更好的掌握。

如我将统计学应用于给本书起名字和定价;

历史学帮助我看清现在各国的问题。

整体性学习的实际应用-费曼技巧

选择要学习的概念;

假设你是老师,将该概念解释给你的学生听;

若卡壳了,返回去直到弄懂为止;

简单化和比喻技巧很重要。

仅仅读完本书是不够的,要将它们内化为自己的习惯才能发挥用处。要完全掌握全书的技巧至少需要2年时间。可以分段以1-2个月为周期进行联系。

学渣的启发和思考

虽然已经离开校园快10年了,但是看到这本书,还是受益匪浅。学习是终身都需持续进行的事情,同时为了下一代做知识储备也很有必要。反观自己多年来的学校教育和自身学习,拓展和应用是教育的薄弱环节,如何发现各个知识点的拓展应用,并将之和其他知识点联系起来。这样才能越学越轻松,越学越聪明。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