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2,Kitty读书心得
♀️《不用督促的学习》读p144-153,安慰和奖励给了孩子什么?
孩子“输不起”怎么办?
①帮助孩子处理情绪:平静地说出我们看到的情况,不带评价与评判;接受孩子此刻任何的情绪,不解救孩子,安静地陪伴孩子,帮助他调节自己的情绪;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提高他的抗挫折能力。
②引导他的行为:在孩子平静之后,听听他的想法和感受,和他一起分析失利的原因。讨论的时候,我们仅仅提供自己的看法,孩子也可以有不一样的看法,我们的想法看法都有价值,都需要被尊重。孩子能在平等尊重的氛围中,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和长处。
♀️孩子有情绪的时候,需要的不是我们的安慰。他们需要的是一个理解和接纳他们的人,安静地陪伴他们与自己的情绪相处的人,他们自己就有能力调节好自己的情绪。抗挫折的肌肉也在这样一次次的锻炼中越来越强壮。
奖励的危害:
①孩子太关注于奖励时,会忽略事情本身的乐趣和美好,长大后总需要他人的奖赏他人的认可来证明对自己的认可,缺少自我判断能力,缺少对自己的努力的评估能力。
②奖励是成人操控孩子的手段,培养不了孩子的内驱力。孩子是为了奖励而去做某件事,他就不会去思考自己做这件事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当奖励的东西他已经不屑得到时,他就会放弃去做这件事,而不是去思考这件事做与不做对自己的真正好处坏处是什么。引发兴趣,使其想学,内驱力则被点燃。奖励实际上反而削弱了孩子的内驱力。
③奖励造成孩子与成人自尊的双输。
代替奖励且发展出孩子内驱力的方法:
①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和孩子站在一起战胜困难,办法总比困难多;
②让孩子体验完成的乐趣:做个有心人,记录孩子现阶段的能力,再稍微提高一丢丢难度,孩子踮起脚就能够的着,趁机鼓励他,再把这种体验迁移到其他事情中去;
③让任务变得有趣而不是负担:发挥想象力游戏力,让枯燥的生活多一点糖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