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散文集,收录了周国平、余秋雨、陈忠实、王安忆、舒乙等作家的散文,这本书看看放放,一直没有看完,不同心境下的感触是不一样的。这些作家在书里谈论亲情、谈论友谊、谈论失去的青春、久别的故乡,还有珍贵的爱情。
这些作家里有的还是青春年少、有的已是耄耋之年,然而在他们娓娓道来的文字里,无一例外都流露出或深或浅的孤独感。不论爱情如何美妙,世界如何精彩,孤独都是人类必须去面对和承担的永恒宿命,没有任何人任何事能够将它改变。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说:人人都在生活,好像生活在同一世界上,但是实际上每个人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只能按照他的内心世界的限度来看世界。你心中完全没有的东西,在外部世界里无论多么丰富,你都一定熟视无睹。你是一个心灵丰富的人,那你看到的世界也会是一个丰富的世界,你是一个内心贫乏的人,那你看到的世界也一定是贫乏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灵丰富的人,必然构建起自己的精神世界,正是孤独让人坚强,让人自立,形成独立之精神世界。另一方面,由于对美好事物的喜欢和执着,让很多人尝尽了孤独,也包括写下这些文字的作家们,然而这些生命底下的孤独,却终将会还给每个人更纯粹的美好与真实。
回首自己三十七年的岁月,发现身边的小伙伴,上学的同学,工作的同事越来越少了,越来越多的人难以走进自己的内心,真正的知心朋友少之又少,特别是独自来长沙的这三年,周六周日的时间很多时候是和书本相伴。从原来的有点自卑,变得越来越不想和陌生人说话,说是自恋也罢,孤独也好。可能人的这一生都是从热热闹闹一群人到走着走着,慢慢的变成一个人的过程。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慢慢学会和孤独相伴。
在孤独相伴的过程中,也有好多不适应,空虚,甚至感到做的好多事情没有太多意义,开始去怀疑自己,痛恨自己有那么多的问题和毛病。就如纪伯伦所说,我曾经七次鄙视自己的灵魂:
它本可进取,却故作谦卑;
它空虚时,用爱欲来填充;
难易之间,它选择容易;
它犯错误却借由别人也会犯错来宽慰自己;
它自由软弱,却把它认为是生命的坚韧;
它鄙夷丑恶的嘴脸,却不知那也是自己面具中的一副;
它侧身于生活污泥中,虽不甘心却又畏首畏尾。
从刚开始的不接受自己,到慢慢不得不接受,到现在明白,好的和不好的都是自己的一部分,自己和自己作对,何必呢?这本书有一段话很喜欢,"对生命而言,接纳才是最好的温柔,不论是接纳一个人的出现,还是接纳一个人的从此不见,如果有一天你能接纳自己所有的曾经,那么你就找到了一条通往幸福的捷径。"接纳自己所有的曾经,现在依然做不到,不过慢慢在尝试去接受自己这个人,去爱自己。
孤独让我明白很多之前很在乎的东西,其实没有那么重要,很多放不下,造成自己步履维艰。人是需要面对自己,问问自己:我这一生该怎么去过?我真的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梦想是什么?我想只有知道了这些问题的答案,那么我们才有可能背着轻便的行李,在路上,遇见最好最丰盛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