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认许多智力以外的因素可能会影响到测验结果,例如不自然的测验状态以及测验可能带给儿童的恐惧感等。
一些长期的影响因素,如生活背景、成长经历、健康状况和努力程度等。鉴于这些潜在影响因素的存在,强调对个体的测验结果应当仅在拥有相似生活背景的个体之间进行比较。
最后,他们指出持续重新测验的重要性,因为个体的成熟速率和智力体验不同,其智力的发展进步速率也不同。
修订后的量表由56 个项目组成,参照各年龄段通过相应测试项目的儿童所占的百分比(他们测验了约200 名年龄介于3 ~15 岁的儿童),确定难易程度并进行排序。
最重要的是,他们提出了智力年龄(metal age)的概念。举个例子,如果一名儿童通过了10 岁级别的测验,但没有通过11 岁级别的测验,那么便认为这个孩子拥有典型10 岁儿童的智力,不管他的实际年龄有多大。1911 年版量表的适用范围扩大为3 岁至成人,一共分为11 个层级,每个层级包含5 个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