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心理老师曾经对我说过:“男人和男人准备认识彼此时,都是先观察观察,试探一下,再进一步挑战一下观察到的弱点,才算有点认识了,所以,对女人也这样,自己觉得还没干啥呢,就是随便口头打压一下,女生就委屈,或者惹毛了,男人随便逗逗女生,女人就觉得被否定了,被挑战了,太弱不禁风了。女人之间,嘴巴上讨好着对方,讲点对方感兴趣的,然后开始接近彼此。”
父亲在很多时候,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直男”,他才不会管你怎么想的,只会管你怎么做的;我多次告诉他请他尊重关心一下我的心理,他经常用一句话赌回去:“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谁要是为它费神,只能说这个人没什么大出息!”
我曾经告诫过我自己不要对父亲有什么怨言:他是个很能干的人,自从我上了三年级,母亲就辞职在家一心一意照顾我,独留父亲一人在外打拼。他从来没有抱怨妈妈不为他分担经济压力,他见过世面,人脉广,社会经历极其丰富。说到底,是他养活了我和母亲。他也关心我,每晚都视频问我的情况,只不过多以成绩为主,极少有心情的慰问。
可是,我真的抱怨过他,这是确实的。初中三年,我的精神每天都是揉成一团的废纸,母亲做了她能做到的,可是父亲却没有怎么关心过我在学校的遭遇。母亲谨慎惯了,他却没有教我如何正确地建立自己的自信,有的,只有一句句老生常谈的大道理,没什么用处。
我曾经尝试过父亲给出的方法:甭管有什么情绪,先做事再说,短时间内确实有效,但也许是女性与男性天生不同的生理机制吧,一旦时间长了,我便压抑不住自己的情绪,它们就会一涌而出,啃噬着我。
从极致理性上说,父亲说的“做比什么都不做”要好指的是客观效果,我坚持不做因为主观情绪没有解决,如果我现在去做,免不了会有凭借做的事解决情绪的执念,促进情绪进一步恶化,可是事情的客观效果有没有发生?有!但是我的主观情绪并没有改善,所以,我和父亲都没有错,可是谁又能经常保持理性呢?
我自然是不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矫情的人,但是父亲的一句“一个巴掌拍不响"给了我很大伤害,在父亲看来,西安地铁事件绝对是那个女人扰乱公共秩序在前,否则不可有那么多人都想让她下车。我嘴笨,不会分辩什么,却想起来从小到大这句话害了我多少:为了让自己占“理”,不得不先受别人的欺负,最后事情几经辗转终于到了老师手里,几句批评完事,然后下次还敢。我真不知道这句话对在哪里。
父亲,也许还是把我当小孩子看吧,他几乎会满足我所有的物质欲望,可生活琐碎事务总是催着我去做,我好不容易讨回来一点自己做的权利,一旦搞砸,他就带着一点讽刺看着我,让我觉得不得不按他说的做。他是不是太害怕我在社会上被毒打才会这样?不晓得,虽然说改造一个人是不大可能的,但我还是希望,他能多多接纳我的敏感,不要在学习上对我再发脾气,以他认为的“好方式”对待我了。这样,可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