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经济独立后,让父母放心后。
第二条似乎有点难,让父母放心孩子,好像是要把那份惦记从他们的天性中剥离,有点难。
一个人出门在外,时不时要向父母报平安,大多数人会选择报喜不报忧。
在家时,说话从不会有太多感情掺和在其中,离家后第一通电话就哭的稀里哗啦,还得勉强忍着。
工作后,遇到困难时,才发现父母帮不了什么。不是他们不强大了,而是自己应该长大了。
随着外出时间的拉长,回家的次数由4、5趟,缩减到2、3趟,甚至一趟。
所以每次回到家,都会成为父母的香饽饽,
好吃好喝全供着,有啥要求任提着。
只要不是难上天,他们都会满足着。
你回不回家成了他们开心乐呵的筹码,每逢过节总想你能来一通电话,你的喜怒哀乐成了他们的牵挂。
这个时候你可能不再360度听他们的话,反而有时还制约他(她)。
眼色轮到他们看你的了,谁让你是他们的牵挂,盼你一切安好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