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作为一名广州市选调生,我深刻认识到,扎根基层既是提升能力的起点,也是服务群众的主战场,更是践行初心使命的重要平台。甘棠村作为我的工作起点,为我提供了直面基层治理复杂性的实践机会,也让我深刻体会到群众工作中的责任与担当。在这片热土上,我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回应关切,在“忙”中充满活力,在“干”中提升能力,在“悟”中积累阅历,逐步成长为一名基层工作的“行家里手”。
“忙”中有活力:高效应对复杂事务,激发服务热情。
基层工作看似琐碎,实则蕴藏着推动治理现代化的机遇。甘棠村作为番禺区重点村,村民诉求复杂、事务繁多,但正是在这种“忙”中,我感受到了基层工作的节奏与活力。2024年,我全程参与甘棠村“十乡会”的筹备与实施。这不仅是一场文化盛事,更是展示村集体软实力的重要窗口。活动涉及村民动员、物资调配、现场布置等多环节,我需要在短时间内制定方案、协调多方资源,同时确保活动按计划进行。在看似无序的繁杂事务中,我通过建立分工清晰的责任清单、实时调整应急预案,确保了每个环节的高效运转。活动结束后,村民们的一句“办得好!”让我深刻感受到,忙碌是基层工作的常态,但为群众服务的热情能让这种“忙”充满意义。
“干”中强能力:直面发展痛点难点,积累基层智慧。
基层治理往往面对结构性难题,需要迎难而上、破解瓶颈。作为书记助理,我始终坚持从村情出发,以务实态度解决群众最关心的核心问题。在甘棠村推进乡村振兴巡察整改过程中,村内东环天地物业管理纠纷成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面对多方利益交织的复杂局面,我从历史问题入手,梳理矛盾核心,主动协调村集体与居民代表开展多轮座谈,并引入法律顾问参与调解,最终形成了各方认可的物业费用分摊方案。通过这一过程,我不仅学会了用政策法律武器化解矛盾,也认识到基层治理需要政治智慧与群众工作方法的深度结合。
“悟”中增阅历:在党性锤炼中成长,推动理论与实践融合。
基层工作不仅是锻炼能力的舞台,更是提高思想站位、强化党性修养的课堂。在甘棠村的每一次实践,都让我深刻体会到党的基层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关键作用,也让我更加明白理论指导实践的意义。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专题党课上,我深刻领会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并结合甘棠村的实际思考如何让政策落地见效。我在调研中发现,村内年轻人对集体事务参与度偏低,传统的会议通报方式难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此,我提出“党建+数字化”模式,将村级事务通过“穗好办”平台向村民公开,鼓励青年村民通过线上渠道表达意见。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集体事务的透明度,也增强了村民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基层是服务群众的第一线,也是锻炼干部的主战场。在甘棠村的实践中,我以“忙”中有活力的热情、“干”中强能力的态度、“悟”中增阅历的思考,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基层工作者。我深知,扎根基层是一场耐力赛,更是一场思想与行动的接力。我将始终牢记初心,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为新时代党的事业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