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走茶不凉

(制茶),采茶_挑茶_晒茶_杀青_炒茶_成品。


对茶的印象一直停留在小候父亲大茶壶里的茉莉花。

一放学进屋就抓起茶壶对嘴大口大口饮,有时候茉莉花会堵着壶嘴,就使劲摇晃茶壶盖就掉下来砸鼻子上,顿时清香扑鼻!

后来认识了一位开茶庄的南方小女人,甜美可亲,家是 福建安溪观音茶的生产基地。

时不时的去茶庄帮忙捡茶梗,打包,招待客人,于是便成了蹭茶的好借口。


从一片叶子历经阳光雨露的洗礼,再从茶农手里几十道工序打磨、筛选,到泡茶人大公无私的分茶汤,最后滋养到茶客的肠胃及慰籍灵魂,一路与有缘人同行。

所以第一杯茶“洗茶”,一定要倒掉 奉献给自然,即要洗掉泡茶人的自私,又是敬畏天地,感恩茶农。

(茶道),宋代盛行煎茶,唐末流行斗茶,功夫茶从清代到现代倍受推崇。

翻来历史的画卷,老祖宗对茶的热爱,对茶的诠释直到今天我们也很难全面的读懂其中的奥秘!!!

从宋代的煎茶,将茶跟水一起煎煮一起喝又称为吃茶。

唐末的斗茶,茶友们通过观看茶汤上面飘浮的茶花鉴定茶的品质,可见古人对茶的态度。



我每次喝茶都会将茶花用盖碗刮掉,可见品位一般。三五好友小聚泡一壶功夫茶,谈天说地不亦乐乎。

茶汤金黄云雾缭绕,端起来闻一闻品一口用舌尖将茶慢慢在嘴里摊开,不同层次口感悄然升起,生活的仪式感瞬间被功夫茶诠释的淋淋尽致。喝茶即使修行!!


儒道文化的精髓在茶道中诠释的淋淋尽致,中国人更喜欢生生不息,我们来自自然最终还是要回归自然的。

环境尤为讲究,心静茶静,看茶叶在水里慢慢舒展,就像人一样,收放自如。


盖碗最能体现天人合一的境界,“茶”字人在草木间。盖为天,托为地,杯为人。

(茶的分类),黑茶,绿茶,青茶,红茶,白茶,黄茶,药茶,花茶,八大类。


我有点胃寒比较喜欢黑茶喝普洱,因为是二次发酵喝下去不一会全身热起来,出汤迅速,经久耐泡,杯底留香,先苦后甜,像品人生去品一杯普洱吧!


那年去西湖偶遇在湖边听着小曲炒茶的老者,泰然自若,至今记忆犹新。


绿茶就是自然风干大锅炒制,熟悉的就数龙井了,一定要用玻璃杯冲泡,看茶叶在水里浮浮沉沉,碧绿清新像一幅春天的画卷。


铁观音鲜叶中固有的芝兰之气  舌尖微甜,一股茶香慢慢从鼻端沁到咽喉,四肢百骸是说不出的轻松快慰。


香韵品质特征形成是最后的摇青。一定要用盖碗泡,似花非花的香气会停滞在盖碗上。

铁观音是闲雅的,小聚必备!!!



红茶,起源中国福建武夷山茶区,是一种经过全发酵(发酵程度大于80%)制成的茶,我国红茶品种以祁门红茶最为著名。

红茶我的挚爱色泽明亮鲜艳,味道香甜甘醇,暖暖的很贴心。

白茶,黄茶偶尔小碰,都是不发酵的,自然风干,白豪银针小清新,有点类似茉莉花,汤色白色略带青。

花茶适合在咖啡店里朋友小聚时必备利器,一杯水中花,一盏香薰灯,一首老歌,褪去生活的疲惫与无奈,还有女人们说不完的故事。

用前世的水泡今生的茶,我刚好在你刚好来,“人在茶暖,人走茶不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茶原为中国南方的嘉木,茶叶是一种著名的保健饮品。中国汉族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
    晓寒深处明月人倚楼阅读 9,213评论 0 7
  • “人走茶凉,物是人非”,好似一幅凄凉的人生画面,让许多人感叹颇多,其实大可不必! 人,是迟早要走的,从来到这个世界...
    中医蔚姐阅读 228评论 0 0
  • 下面这部电影: 我陪着女儿去影院看了两遍!它的情节既离奇又合情,非常值得玩味。 每到亡灵节,亡灵们会踏上一座万寿菊...
    安晓辉0阅读 464评论 0 2
  • 毫无预备地参加了一场集团老领导退休的视频座谈会。据说这是集团首次这样大张旗鼓地为退休老同志送别。镜头里,跟了老领导...
    zrongcn阅读 420评论 1 1
  • 老同学要髙三试卷,旧日同事热情相助,门卫师傅帮着邮寄,每次有事找老同事们帮忙总是得到热情回应,真是感动。人走茶不凉...
    紫微妈咪阅读 18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