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大学毕业季。据人社部报道,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820万人,又是一个历史新高。
刚毕业时,在岗位的选择上,大家的意向都很一致,就是“专业对口”。一些选择专业对口的往年毕业生们,大学里的专业课程,在工作了一年期间里,在实际工作中体现了多少呢?
可以肯定有50%以上的大学生,会回答,大学课本里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多少用处!这就是所谓的大学无用说。
如果他还在原来的专业对口岗位,跟踪这个大学生。
第二年再问同样的问题,他会改变口径,会有点用,但是用处不大。
然后再跟踪第三年,他会说有一部分专业有用。
第四年,基本有用。
第五年,大部分有用。
第六年,太有用了,可惜当初没有好好学习,一些知识没有掌握。
第七年,八年,九年,十年,甚至二十年。
我相信随着自己在专业岗位的深入,感觉知识越不够用。甚至会有自己岗位,涉及业务面太窄,要跳槽去更大平台发展的冲动。
大学专业有用吗?
显然,答案是肯定的。
大学专业课程是很有用的。
为什么,很多大学生感觉没用,尤其是才毕业没几年,在自己专业岗位涉及未深的大学生们。
举个例子。一个财务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毕业后顺利的找了份在财务室工作的岗位。
第一年,主要负责往来单据的核算。你问他,你的财务专业知识在你岗位上体现了吗?他肯定回答,除了Excel制作表格,并没有多少用处。这一年他就是熟练应用表格公式计算。
第二年,同样的问题再问他,他会说,一部分知识有用。大学专业英语里的应收,应付以及还有一些会计科目,如果不认识根本就没办法和客户对账。这是他从第一年的简单汇总数据,上升到往来对账的岗位。
第三年,他会说一些基本科目有用,这年他到了总账的岗位。
第四年,他会说,基本框架有用,他可以帮助财务主管检查报表的勾稽关系了。
第五年,日常工作基本离不开书本所学。这个时候他已经可以独自出报表,验算报表的合理正确性。
第六年,专业太有用,只怪当时受无用说影响,没有好好学习。这年,他坐上了财务主管的椅子。能够利用报表,结合公司的实际运营情况,做财务分析。
以后很长的职业生涯,他会考中级、注会。因为大学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现在业务的发展需要,必须学习新的知识。
这是举了一个财务大学生的例子,其实就是我的切身经历。大学刚毕业的前几年里,我也是大学无用论的拥护者。甚至,还残害了不少学弟学妹。
但是,随着自己在本职岗位的深入,阅历的增加,逐渐感觉到大学专业的重要性。我们在一毕业的前几年里,认为专业的无用,其实也不是错误的认识。只是自己的经历决定了自己当时的认知。
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们在选择咨询的时候,要选对对象,要选择一些在某个岗位,某个领域有作为的人,而不是才毕业没几年的学哥学姐。
大学设置的一些专业性课程是很有用的。我们即将进入高等学府读书的大学生们,要选好自己爱好的专业。一定要在大学里好好学习,不要辜负大好的时光。因为你上学的时候学了该学的,到工作中才会更得心应手,不至于毕业很多年后,还要重新翻出自己的大学课本。
俗话说的好,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大象无形,大言无声。大学生要有个评判标准,对于社会上一些负面的言论,要学会辨识。多看些在自己领域一些成功人士的案例,就会发现,他们大多在大学的时候是学霸。
大学生们,大学的几年要好好学习自己的专业,避免工作后有书到用处,方恨少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