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绝唱(一)——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如果陈子昂高举起唐诗历史长河的一面大旗,王勃无疑像一道极光划过这长河,奇异瑰丽短暂而壮观,震撼千古。

      王勃,山西绛州人,排在初唐四杰之首位。出生书香门第,他的爷爷号称全国优秀导师,培养出的学子不是宰相,就是出人头地的文人,叔爷6岁称之为“神童”。在这样优良家族基因遗传下,他6岁作诗惊为天人,9岁读颜师古注的《汉书》,提笔写下《指暇》并指出颜师古的错误;14岁给朝廷官员写信提出治国建议,他的信在宫中广为传播;16岁给唐高宗谏言,唐高宗非常赏识;17岁入宫做朝官。在我们还浑浑噩噩的年龄,他已跨入“少年清华班”,开启自己绚烂文学生涯,19岁一首《杜少府之任蜀州》,让他站到人生的高峰。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在京中任职,而杜好友将要从长安(当时国家首都)去蜀州(现四川崇州)任职,古往今来离别难免浸透着伤感和落寞,他们站在城楼,眼底是那广袤壮阔的八百里秦川,远远眺望四川蜀州仿佛笼罩在烟雾中。他一洗以往诗人自古伤离别、相看无语泪噎的悲怆凄凉之伤感,而是笔锋一转“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用开阔的视野,创新的视角,和乐观豁达的境界,为友人忧郁迷茫的心灵注入涌流不息的清泉和力量,这句诗也让友情升华到更高的美学境界,被千古传诵,来寄托豪迈激烈而永久的诚挚情义。如果你认为这首诗就是他的巅峰之作,那你还需要继续读下去。

      这首诗让王勃在唐诗江湖地位直线攀升,不亚于东邪西毒,也让他难免年少轻狂,才气是一种锋芒,它有多耀眼,就有多灼人。

      在一次陪2个天子斗鸡的玩耍中,他就此写了篇文章,“两雄不堪并立,见异己者即攻。”文章传到唐高宗处,高宗大怒,让兄弟之间互相斗争强胜弱,这触动了他内心最敏感的神经,他永远难以忘记自己的父亲和兄弟为争王位,血洗宫阙;两位皇兄的权利之争两败俱伤的惨烈,他认为王勃不教太子们学习,不劝诫反而离间兄弟情写文章助兴,以后成不了大器,

        于是王勃被高宗被贬谪出京,从此偌大的长安城再无他容生之处。(未完待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