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的真相》读后感

花掉时间赚到钱,做更多的事。

"说到做到"不如"做到再说"。

1. 前言

说实话,冲这个书名,第一反应肯定"又是个割韭菜的孙子"。而我会选择购买的原因其实就一个 —— 作者是李笑来。

网上对于李笑来的评价一直不太好,不过在看到这些评价之前我先接触到了作者的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而这本书对我影响深刻 —— 自17年到现在,并注定延续自生命尽头。所以最近把李笑来近几年出版的作品在PDD作了统一购买,感受下作者过去这些年在思维上的深化 —— 看对自己能否有所启发?

2. 全书印象

似乎李笑来最近的几本书都不厚,这本书也是如此。本书不过150页左右,如书名所揭示的,这本书里所讲述的是作者对于财富的理解,以及如何正当地赚钱,赚到足以让自己自由的财富。

整本书看下来,其实很容易看到作者的核心观念 —— 强调时间,强调积累,强调复利。这些作者在不同的著作里反复强调的东西。

只是这次作者换了个全新的角度,以全人类共同的追求 —— 财富为切入点。作为普罗大众的终极追求,我们应该构建出怎样的认知,来让自己这个普通人能够以最低的风险攫取到属于自己的那部分财富,那足以让自己后半身自由的财富。

全书脉络里,作者从一个最简单的流程图逐步推导,最终得出财富的来源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自身。然后为了最大化财富获取效率,分别列举了能够加快财富积累的方法,以及导致财富无法被有效聚集的各种错误思维和举措。

3. 部分摘抄

3.1 "经济"是用来研究怎样用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

而对于人们而言,时间也是有限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将经济学的思想应用到时间的使用上。

人们长期且普遍地不把时间当作生产资料,造成的后果很严重。因为如此一来,人们宝贵的注意力就只能被事实上无关紧要的事物吸引,以至于完全没办法做到穿透表象看到实质。

我的时间事实上可以被我自己控制,即使我不能改变它的速度、方向,起码我能决定我到底用它去做什么。比如,使用它生产,还是用它消费?如果是生产的话,我还能决定到底用它生产什么才更划算?

3.2 不要支持出售时间

时间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我们不能简单地直接出售这一份生产资料。而直接出售时间的典型例子就是上班。

我们应该把我们的时间加工之后再出售。典型的加工例子就是写书、投资。它们都属于一次投入,然后就可以享受其源源不断的,所谓的"睡后收益"。

3.3 钱的本质

钱本质上是整个社会因拿走我们的商品或服务,而给我们打的"欠条"。

于是,拿着欠条的人,就成了整个社会的"债主"。将来,债主可以用这些欠条要求整个社会恰如其分地偿还债务。

3.4 在对于关键概念的了解之后,人对世界的理解截然不同

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类似这样的词汇都强调了某个观念一旦被知晓、明了,那对于当事人的促进作用将是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判若两人。

书中给出的例子是一旦你明白了"钱是最灵活的生产资料",你对于钱的理解,乃至自己的精力/时间分配都会呈现截然不同的表现。

3.5 借钱的唯一正当理由

唯一值得被借出的钱,或者说唯一应该去借的钱应该只有一种用途 —— 用于生产。

绝对不要借钱去消费!绝对不要。

3.6 要迭代,而不是重复

相较于重复,迭代会将上一次行动的输出作为下一次行动的输入,由此就能看出它是有积累的重复,弄不好会产生复利效应。

一切复杂系统的发展,都是靠且只靠迭代。通过反复迭代极为简单的规则或者过程,就可能发展出极为复杂且难以想象的结果。举例来说,基因仅靠复制和变异就发展出地球上如此丰富的生命世界。

3.7 时间的体积

我们的时间,每时每刻都是一个圆,效率就是它的直径,而整个圆柱的长度就是时间的长度,也就是我们的生命长度。

到最后,一个人的时间体积取决于他的效率。也就是说,效率决定财富。

3.8 优先学习

有些事情,必须优先学习,比如生产、销售、投资方面的知识。与此同时,优先学习并不意味着必须放弃剩下的一切。优先学习这些知识的原因在于攒时间、提高效率,然后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4. 后记

整本书看下来,其实核心还是如《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中所强调的"对于时间一定要慎重、珍惜,多做能够产生有积累效应的事情"。

而这一切,需要从"意识到"开始。

5. 相关

  1.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后感
  2. 《我的人生样样稀松照样赢》读后感 - 简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