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我带着小外孙在小区的广场上玩耍,遇见了一位老乡。和她一席攀谈,我还是蛮有感慨的。
我们小区附近有一所高中,有好多来自乡镇的学生家长租住在我们小区,而且大多数是租住在车库里。
起初,我看到这位老乡不像我们小区的住户,就估计她是来照顾孙辈上学的老人。
她见到我在广场上教小外孙学走路,可能是她十分喜爱小朋友,就主动逗乐我家小外孙。我听她口音,有点像我们老家临县的。
“听你口音好像是某县人?”我试探地发问。她回答说确实是那里人,我告诉她我老家也是那里的,我们属于一个地级市,以前叫某某地区。
我问她谁在这里念书,她说是她家大孙女在这里念高中。她的任务就是每天烧两顿饭送到学校门口,然后孙女吃好了,她再回来收拾洗刷。
我见她初来乍到好像有点不适应,就跟她说,平时有时间可以到附近公园去转转,她的意思是孙女念高三了,过几个月高考结束就回去了。
不等我问她,她说这是大孙女,是她大儿子家的,大儿子在苏州开工程车,苏州也有房子;他还有小儿子,小儿子在无锡,无锡也有房子;老爷子在我们这儿的一个乡镇上,那里也有房子。
接下来,我把话题岔开了,问她今天要不要送饭,孙女今天下午上不上学等等。
老乡还告诉我,她今年64岁了。我掰手指一算,她家孙女上高三,也应该有十八九岁了吧。
我不理解老乡为什么主动和我说她家有房,连在哪个城市都说出来了。莫非是她在小区里租房,怕人瞧不起他们,总之,我觉得没有必要跟别人说家里有几套房。
这让我想起,有时候回到老家,我母亲也爱跟邻居们说起我在城里有几套房,我总是觉得很不自在。首先,这房子是自家的事,无需向别人炫耀。其次,这本身微不足道,我们村上有人在城里做房产中介的,房子都比我们多。
当然,我感慨的还有,老人陪读不仅老两口分开生活了,而且租住在新的环境,老人的生活习惯也不太适应。
我算了一下,假如我家外孙需要陪读,他读高三的时候我都七十多岁了,到那时我们还有精力陪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