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丢丢废话:又是准备杭州-成都-杭州-上海的三级闪现,但真的比较喜欢充实一点的生活。对于有趣人类大会简单做了一些自己收获的梳理以及感想的整合,不枉此行。
25日00:20到达成都双流机场
——
关于公益
-
01/ 效益化&八小时外
这是今天听到关于公益两个很喜欢的词语。做全职公益人大概有小半年,跑了很多地方——去僻壤的山村里做项目也好、去拜访学习其他公益组织也好,自己慢慢发现公益是一条很慎重考虑的路。然后我退出了,不是不愿意为公益付出,而是觉得在决定全职做公益之前,一个人必须保持自身的完整,其次在公益中有较高的效益。
自身的完整是指,一个人不会有做公益的阻碍,能力上的阻碍、物质基础上的阻碍,有阻碍地做公益是辛苦的。它同样使得在公益上的效益并不能达到让人满意的程度。效益是指,我的能力、精力的付出,相较于于公益中我们的对象所获得的。我们的能力越强、精力越少、对象获得的越多,我想那这是高效益的一次公益活动。
我会回到公益这条路,但这应当是我有能力去对接更好的资源、做更好的项目以及去帮助更多人的时候,以及不会被家庭、生活影响的时候。所以现在的状态是“八小时外”,不是不做公益了,而是不全职做公益或者做社会创新了。在努力获得自身的完整的同时去做一些效益较高的事情。
-
02/ 支教
这是我很敬畏的词语,尤其在我自己经历过一次“支教”之后。很多时候我们说满腔热血地做公益或者说想要支教,都只是为了让自己有这个经验,我们觉得他们需要,我们想要为他们做些什么——这一切的主语都是我们,对于很多支教团队都是这样。而事实上,支教对于当地学校带来的影响,往往是弊大于利的,尤其这些支教团队尚未达到专业的情况下。扰乱教学秩序、无法长时间教育或者陪伴、浪费学校资源,我想这是ticket停下共融号的很大原因吧。
我们带过去短时间的、无法延续的教学的效益,相较于付出的时间、精力,都是极差的,尤其当我们想做教育。做夏令营的效益更大,与其教学,不如陪伴与玩耍。
一部分人们太沉浸在自己的“圣母”臆想里了,而不去想受众真正想要什么。没有见过乡村的城市伙伴想给乡村的伙伴带去些他们以为乡村没有的东西,显得有点自以为是。(当然我们的初心都是好的,而且很长一段时间我也是这样。)这种还比不过捡起马路上乱丢的垃圾这样的小事情。
公益应当是先接触、互动、深入,去看受众们需要什么,然后反观自身自己有没有这个能力、时间精力去帮助他们。
重点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一件事一旦被写下来,不论什么内容,到处都会流传的,既会传到能看懂的人的手里,同样也会传到无关的人手里。文字本身并不知道如何与正直的人说话,也不知道如何不与邪恶的人说话。因为文字没有自卫或自救的能力。” 望周知。
/以上,公众号:一把鱼骨头(Uyc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