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墨水”更须“流汗水”
《之江新语》刊载的《不能在温室里培养干部》一文中有这么一句话:“‘千里马’要在大风大浪中经受考验,后备干部不能放在‘温室’里去刻意培养。”年轻干部作为接续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锋力量,因满腹“墨水”、干劲充沛而被寄予厚望,更须主动投身一线去历练流汗,在广袤基层检验真理、学以致用、砺能修德,让“墨水”和“汗水”共同构筑干事创业的底气。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从古至今,好干部都得益于基层的千锤万凿,也往往正是这种磨砺,为他们走好未来的每一步打下了坚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就是年轻后生从踏上黄土地、初涉最基层,到扎根一隅、积极奋斗,再到饱经风霜、成熟蜕变的真实写照。然而,当下部分年轻干部或持有上进过时、躺平吃香的观念,或信奉走一步、看一步的“划水”哲学,吃苦流汗反倒成为少数人眼中的“另类”。这种负面现象与新时代对年轻干部的要求与期许格格不入,长此以往对各项事业存在不可估量的危害,必须坚决纠正。
“流汗水”于己很有必要。实践证明,“有墨水”与“流汗水”是彼此支撑、互为助益的。“墨水”是年轻干部必备的基础品质,只有积淀足够的理论知识和科学方法,才能在基层各类复杂的“毛线团”中快速找到“线头”。而“流汗水”则是满腹“墨水”之后的必然选择,不仅能弥补“纸上得来终觉浅”的能力短板、破除“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本领恐慌,更能打通锐意进取的“任督二脉”,让走过的路验证读过的书,将懂得的道理变为成长的动力。不仅如此,只有到基层去才能察准实情,了解“一针穿万线”的基层究竟是什么样的、党的各项决策部署是否落到实处,避免未来制定的举措理想化、空洞化;只有到基层去才能磨炼意志,提升既耐得烦又耐得繁的心性、定力与境界,在“天降大任”时立得住、接得稳。
“流汗水”于民至关重要。基层是我们党工作的重心所在,也是我们党联系群众的神经末梢。干部在基层的一举一动,都连接着群众最重要的大事小情,关乎着党的形象。当裹挟着墨香的汗水沁入泥土,就意味着做出的实绩在群众心中留了痕。因此,“流汗”并非三五天“作秀式”下沉,简单地为高学历的头衔增添几分泥土香,而是应当长年累月地扎根基层,始终如一地为民服务、实干担当。由此可见,“流汗”肇始于个人拔节生长的现实需要,矢志于爱民忧民惠民的赤子之心。既然已经坚定“流汗”的信念,怎么“流汗”更是颇有讲究。必须拿出更多的时间、下更大的功夫回应好群众诉求,把事情桩桩件件办到群众的心坎儿上,将初心使命映照在务实耕耘中,让流的每一滴汗都很有价值、值得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