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我来了

这次非常荣幸参加了这次AI超车营的培训,收获很大,感触很深,现在的技术已经超越了我们的想象,用4个词概括这次的学习之旅。

第一个词是感谢。首先感谢吴虹校长及其团队的陪伴,5天来,吴校长陪伴我们一起躬身入局,一起听课、一起研讨,一起做作业。作为一名已经退休的领导和前辈,为什么要这样做,我想是一种真真切切的教育情怀,因为,我想只有当一个老师的学习、阅读、研究不是为了上职称、不是为了评特级时,她才是真真的大师,吴校长就是这样的人,是吴校长身上这样一种无形的精神激励着我们从对AI的懵懂逐步走向入门,其次要感谢李叶老师,李老师是明明可以靠颜值的人却在拼命的努力,几天来李老师专业的素养,浅显的语言、甜甜的笑容深深地吸引了我们每一个学员,李老师的教学方式非常地接地气,专业素养深不可测,却那么的谦逊。教学中注重复盘和互动,这样的理念值得我们每个老师在平常教学中去实践。第三要感谢我们的小伙伴,伙伴中的大咖们给我们这些小白们提供了模仿和抄作业的机会,关键是我们这些小伙伴共同学习、研讨,形成了一个超级能量场,每一个人在这个场域中不断地被他人赋能,也在不断地赋能他人。

第二个词是改变。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是改变,我们只有拥抱改变才能拥抱世界。这几天的学习,我觉得对我来说最关键的核心词就是改变。AI方面的软件从一出来,我们就听说了或者也在工作中接触了,但为什么有接触却没有成长呢,因为我们还是用原有世界里的思维方式在看AI ,比如,我原来用CHATGPT时,就是像用百度、搜狗这些引擎时一样,需要什么,就在里面输入什么,比如我想要一个国旗下讲话的内容,就简单的输一下什么主题的国旗下讲话,所以从内心觉得AI也就这样吗,直到这次学习后才知道了无知的可怕,这就让我想到了《三体》中的一个概念叫降维打击,我们的认知与AI还不在一个维度,很庆幸这次的学习改变了我的认知,知道了提示词是什么?元提问?虽然在AI界,我们还是牙牙学语,但我觉得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已出发,已经搭上了这辆快车。所以,我们要通过学习不断地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不仅仅是技术,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只有真正的改变了思维方式,更新了理念,才能实现新课标提出来的“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第三个词是赋能。我们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团队。现在的时代已经不是偷偷学习的时代,我们应该把我们所学到的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地实践,并且把我们学到的新技能、新思维、新理念传递给更多的人。

五天的培训即将结束,但学习才刚开始,让我们一起继续加油!

以上是我这几天的学习体会,是自己写的。

下面的一段文字是我用AI生成的一篇总结,也与大家共勉。

在当前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工智能(AI)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尤其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讨论。本次总结旨在深入探讨AI在教育中的应用,从知识维度、方法论维度以及哲学维度三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

首先,在知识维度上,我们通过全方位地了解AI,不仅掌握了其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更重要的是学习了AI时代所需的元能力。这些元能力包括但不限于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等,它们是在AI时代脱颖而出的关键。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如何理解和应用结构化提示词,这是实现人机交互的重要手段,通过精准有效的提示词,可以大大提高AI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其次,在方法论维度上,我们深入学习了如何提高个人的元能力和表达能力。在AI的帮助下,我们可以更加高效地获取信息、处理数据,从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如何借助提示词工程实现人机认知对齐,这一点对于提高AI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至关重要。此外,我们还掌握了如何运用提示词使AI成为教师教学、研究、办公的得力助手,这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开启了教育创新的新篇章。

最后,在哲学维度上,我们探讨了AI融入教学后的利弊。一方面,AI的引入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加广泛和深入的知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考虑到AI可能带来的问题,比如学生可能过度依赖AI,忽视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此外,教师在撰写论文时是否应该使用AI,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需要在充分认识到AI的优势的同时,也要警惕其潜在的风险,寻找到最佳的应用平衡点。

综上所述,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课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积极拥抱AI,充分利用它为我们带来的便利和机遇,同时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谨慎评估和应对可能出现的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AI时代中更好地发挥教育的作用,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