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润
小王做了个本地生活的O2O平台,让用户可以在手机上找到特色餐厅。因为定位独特,获得不少用户。可是,很快,就有竞争对手出现了。用户到餐厅后,问哪个平台有优惠,用户就用哪个平台买单,一点忠诚度都没有。小王很苦恼,怎么办?
要解决这个“怎么办”的问题,我们首先要理解它的本质。
概念:转换成本
为什么有些公司,顾客对产品和服务并不十分满意,却一边抱怨一边坚持用;而有些公司,顾客号称非常喜欢你的产品,却说走就走,头也不回?因为顾客对你没有“忠诚度”。那到底什么叫“忠诚度”?忠诚度,其实还有一个“学名”,叫做:转换成本。
我是百度云的用户,把电脑上的资料自动同步到云端,可以跨设备移动办公。一直用得很顺手,所以还付费成为了它的超级会员。后来,腾讯也出了款“腾讯云”,也很不错,也很快速,价格甚至更优惠。但是,我却完全不为所动。
为什么?是因为我对百度忠诚吗?不是。是因为我已经在百度云上有800G内容。我要把这800G内容,从百度云搬家到腾讯云,天啊,这个“转换成本”实在太高了。
在互联网产品界,有个著名的公式:
用户更换产品的动力 = (新产品价值 – 原产品价值)- 转换成本
“新产品价值 – 原产品价值”,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受到的诱惑”;转换成本,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背叛的代价”。用户之所以会说走就走,头也不回,根据这个公式,就是因为受到的诱惑,大于背叛的代价。
原来如此!这就是我们常听说的:“忠诚,是因为背叛的代价足够大”啊!
那我应该怎样提高用户“背叛的代价”,也就是“转换成本”,从而提高他的忠诚度呢?
运用:
着重提高三种转换成本:程序性转换成本、财务性转换成本、关系性转换成本。
第一, 程序性转换成本。
程序性转换成本,是指用户要更换品牌和产品,必须付出的“时间和精力”。
为什么用苹果的很难用安卓,用安卓的很难用苹果?真是因为谁比谁好吗?并不是。这只是因为你一旦熟悉了一套系统的习惯后,迁移到另一个系统上,会非常不适应。你把这种“不同”的差异,当成了“好坏”的差异。你不愿意换,是因为新系统对你有“学习成本”。学习成本,就是一种程序性转换成本。
微软每出一个版本的Office,金山WPS的下一个版本从操作界面上立刻像素级跟进;苹果出了一个“刘海式”全面屏,立刻出现了几十个同父异母的兄弟,都是为了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
第二, 财务性转换成本。
如果你是航空公司,酒店集团,积分、会员身份,就是顾客的“财务性转换成本”。你想走?想想那些即将过期的积分吧。
如果你是手机公司,用户在应用商店已经购买的APP,就是他们的“财务性转换成本”。你想走?你真的打算到安卓上把所有软件重买一遍?
如果你是胶囊咖啡机公司,净水器公司,饮水机公司,千万不要送,一定要让用户前期买一只漂亮的机器。然后,他每次想换机器时,就会想起买机器花的钱,这就是“财务性转换成本”。
第三, 关系性转换成本。
旅行社应该建立客人之间的强关系,你和这一群人一起旅行习惯了,换一个旅行社时的“依依不舍”,就是他的“关系性转换成本”。
你是做大客户销售的,你们每周一起吃饭,每月一起打球,每年一起度假。他如果打算换一个供应商,对你会有一种“情感背叛”的感觉,这种感觉,就是他的“关系性转换成本”。
把“忠诚”这个情感问题量化,是一个理性商业人士需要慢慢接受的思维方式。其实,这对个人也是一样。反过来想,企业在谈员工忠诚度时,他对你忠诚吗?老板换掉你的“转换成本”,大于这么干的“诱惑筹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