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之后,不言悲喜

在朋友圈看到一个讣告,某说其战友突然罹患重疾而亡,未曾料到头晚还在微信群里交谈,而今却天人永隔,其友终年三十五。悲痛之情溢于言表。

大概自己早过而立之年,属35岁这个圈层。因此对这个数字有些敏感。前一段时间有新闻说某个收费站被拆除,一个35岁的收费员说没了收费站不知道怎么活,这么多年,除了会收费,没有任何其他技能。其无奈之情也溢于言表。

我一边感慨于生命的无常,也一边感慨于人的易于钝化。当然,对35岁面临的困惑也无法视而不见。

35岁的归宿,除了重疾而亡这样小概率的事件,大概还是奔波于生活与工作,并承担着家庭、社会主力的责任。也许新闻媒体的过于报道,35岁被赋予了过多的悲情的东西,似乎门槛一到,要么升华,要么淘汰,表现最为明显的莫过于许许多多行业对年龄的限制,35岁之前这个世界对每一个人都有无限可能,35岁之后,似乎就只有一种可能:固定的圈子,固定的生活,固定的工作,固定的阶层。所以每一个进入这个门槛的人都难免会焦虑,我当然不例外。

所以我想问到底是怎么了?难道真正是所谓的被安排,所谓的框架,所谓的固化?

听过一个对话节目。大意是说你老了,只余二十年或三十年的时候,应该怎么过。按照孔子的划分,至少也是知了天命:正常作息,规律饮食,坚持锻炼,节制欲望等等。然而嘉宾的话惊艳到了我,他说如果老了,倘若自己还有二三十年,那就从头来过,从20岁的状态开始活,充实知识,融入社会,努力奋争,每天面对无限可能。也许当时听进去了,只是应了那句话:道理都知道却也过不好这一生。所以,被惊艳了,仅此而已。再次提及,是压力,是因为生命的无常。希望自己在触动之余,学着改变,少些焦虑,多些尝试,拒绝限制,拥抱更多的可能。

当如此,才好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睡醒了,看见手机一把抓过去,小胖手指一阵点点点,直到屏幕出现“济公”2个字,用自己还没睡醒的鸭嗓子念着“季咯”类似...
    丹月的事阅读 1,371评论 0 0
  • 今天是什么日子 起床:5:20 就寝:22 天气:晴 心情:还好 叫我起床的不是闹钟是梦想 本月重要成果:自学考试...
    钩钩手阅读 1,683评论 1 1
  • ‘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当一个臣子看到与帝王一同漫步过来的女子时,口中便不自觉的溢出了这句话。当君王和女子...
    花都酒剑仙阅读 2,405评论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