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集团幼教部家庭教育中心百日行动派 你即你所为】
跟着校长每日5000步+每日读书
我们是百日行动派!
21天形成一个习惯,
100天让这个习惯成为陪伴一生的行为!
今日所读《儿童感觉统合训练》
经常有家长说,我从来不让孩子做家务,理由大致有三个:
1、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家里有保姆,我们自己都不做,还要这么小的孩子做什么?
2、现在都是独生子女,老人们惯孩子惯的不行,有什么事他们都替孩子干了,哪能让孩子做家务。
3、孩子做事动作太慢,有教她的时间还不如自己做了利索。上学以后就更没有时间了。他连自己的作业还写不完呢。
乍一听觉得他们说的也有道理,但是我们发现不做家务的孩子,她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他们有的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上课不能专心听讲,课后又不能活,很难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他们有的经常丢三落四,不会整理自己的东西,与人交往时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很难考虑别人的需要和感受。有的则缺乏自信,在需要表现自己的场合总是很退缩,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子尝尝,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怎么了。
其实家长不要求孩子做家务,孩子将来很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第一,孩子渐渐认为我只要管好我自己的事就行了,而当这种想法得到多次验证之后,家长是永远为我服务的,这种思想就根深蒂固了。他在此同时会丧失做人的一种能力,无法站在已有的经验高度上体会对他人的责任心,包括对父母。
第二。由于孩子很少有机会自己动手做什么事情,精细动作的能力没有得到及早训练以后在学习的时候会因为手眼不协调而出现写作业的困难。这种学业上的挫折感强化了他们的不自信。
第三。在家长无微不至的呵护下,我的孩子甚至六岁还有家长喂饭,八岁还不会系鞋带。他们被养成了很强的依赖性。这样家长更容易感到疲惫,情绪也因此经常失控。而孩子。由于长期受到这种过分细致和模式化的照料,有耳濡目染父母的焦虑情绪,他们不满于家长的控制和支配,又无力反抗性格变得更加敏感,急躁而发脾气,很难人合作,很难承受生活中的各种变化。
家务有什么好处呢?
第一,通过家务劳动训练了孩子的注意力,手眼协调性动作组织能力,动作反应能力。比如?当孩子在刷碗时注意力不集中,晚就很可能会滑落打碎缝扣子时,如果不小心,还会被针扎了手。孩子不愿意出现这种情景,所以就会更加注意。
第二,通过参加家务劳动,还磨炼了孩子的毅力,增强了孩子的自控能力。
第三,家务劳动能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同情心,使孩子能够体会到家长的辛苦,他们往往更加能替他人着想,主动分担家庭的责任,还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体会到需要劳动来生存的感觉。因为所谓的责任心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一句空话,它体现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在遇到问题时所表现的态度和行为中。
第四通过学习做家务孩子的生存能力应付挫折的能力提高了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主动性。三岁四岁的时候是孩子模仿能力最强的时候这个时候也是给孩子安排家务活动最好的一个关键期。孩子如果到了九岁以后才要叫他做,他会产生懒惰,抗拒和逃避的心理。
让孩子学习生活自理能力要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不同,来给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只要孩子努力去尝试,就要及时的对他们的努力进行鼓励。在一些技术性较强的任务上,一定要付出更大的耐心。家长可以先将动作分解成几个较容易完成的小动作示范几遍给孩子看,当孩子看明白以后学习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