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洁事件刷屏时,发现时不时有人提到武志红老师新书,《巨婴国》,顾名思义,估计是讲中国男人和中式婆媳那点事。巨婴国还没买到,武老师之前那本《为何家会伤人》,我老老实实看完了,写的是这一代人在父母的粗放教养下,成长过程中落下许多阴影,因此造成各种心理问题和悲剧性格。我觉得我就是个有些原生家庭问题的人。例如,我父亲年轻时候脾气比较暴躁,我很小就得学会看他脸色,他心情不好的时候必须格外乖巧,导致长大之后也有不自觉地讨好他人的习惯。再比如,我父母做事都比较随性,没有规划,我耳濡目染也变成一个重度拖延症患者,条理和逻辑性很差。
养儿方知父母恩,生完孩子之后,亲自面对生活中的一地鸡毛,才理解父母当年的困境,理解他们的拳拳爱子之心。他们那一代人在信息闭塞情况下,只能凭借自己的本能养育孩子,哪有今天这么多资源。我妈看我给孩子买了新的书籍玩具,每次都忍不住感叹:现在东西做的真好,以前什么都没有,还是攒了好些个香烟盒给你做的识字卡片。
所以经常觉得养孩子的过程中,自己跟着又成长一遍。小时候向往的玩具,给孩子买,自己先玩个够。小时候嫌父母简单粗暴,现在自己对孩子没有耐心,换成父母对孙辈宠着哄着护着拦着,很好笑也很治愈。甚至于给孩子读童话书,对自己也是件开卷有益的事。
儿子最近疯狂迷恋托马斯小火车,前几天他奶奶说,托马斯实在太缺德了,乱七八糟什么都做。商场里有托马斯的柜台,一套火车玩具二三百,孩子抱住不撒手;除了模型还有真的火车玩具,大人孩子都要票,沿着商场一层大厅转一圈,五分钟不到,一张票30,比抢钱还来的快。膳魔师有托马斯小火车的吸管杯,买,电视上看托马斯小火车的动画片,已然取代巧虎在孩子心目中no.1的位置。圣诞节问儿子要什么礼物?斩钉截铁地回答,还是托马斯小火车。于是这回买了几套托马斯题材的书。
看完觉得这书编的真不错。有一套叫做《时间管理互动读本》,十个专题,十个故事,从不同的角度教给孩子怎样利用好时间,前半段讲故事,后半段用小游戏的形式练习孩子对故事的理解,寓教于乐。不知道孩子有没有听懂,我这个大人倒受益匪浅。我是拖延症患者,又爱刷手机,有点空闲看微博看微信,一天天稀里糊涂就过去了。也买过趁早团队的时间管理小册子,奈何一次次三分钟热度。说白了,时间管理这码事,无论成人鸡汤还是童话书,就那么点大道理,不难理解,重要的是说服你好好坚持下去。
还有一套叫做《表达力培养互动读本》,五个专题,分别是:
不羞,不羞,大方说话
不急,不急,清楚说话
不气,不气,好好说话
是或不是,积极表达
别怕,别怕,勇敢提问
我觉得我也蛮需要回炉重新学一学这些内容,公开演讲不要害羞,事情再急乱中有序,不要动不动气糊涂了出言不逊,讨论问题的时候勇敢坚持立场,勇于说不,耳根子不软,该拒绝就拒绝。这是我直到今天也有欠缺的。除此之外还有情绪管理、逆商管理等套书,准备跟孩子一一共读。
当然和孩子共同成长,不止局限于托马斯系列,现在童书普遍做的都很好。再比如,给孩子订了巧虎杂志,28月龄这期叫做《一起玩好吗》,教给孩子社交小技巧,故事讲完也有一个训练:巧虎问小朋友,一起玩好吗,结果小朋友说不好,巧虎应该怎么办?给出两幅图,上面是巧虎很没面子地大哭起来,下面是巧虎大大方方又去找别的小朋友,让家长引导孩子在大哭的图上贴错号贴纸,在下面的图上贴对号贴纸。当时看完我就想了,假如那个跳楼了的失恋女记者小时候受过这种教育,说不定就不会自杀了吧。另外有一本翻译过来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肯说》,我觉得用在成年人社会交往上也是一样的。
还真不能小看教育这门大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