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在读《人类简史》,并尝试着写第二篇读书笔记。这个过程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妙,原因有三,第一,本书的架构宏伟,内容丰富;第二,很多内容看过之后忘记,需要不断回看;第三,我提炼文章内容的能力令人堪忧。
第一点那是作者的原因,所以还好说。不过后面两点问题的凸显,暴露了我在学生时代的语文基础实在是太差了。
开始看的时候,我很快就被内容所吸引了,“一骑绝尘”式地向前冲。中间有两天中断了,没怎么看,结果再拿起来的时候,发现前面的很多内容有点记不起来。于是我再重新返回前面的目录,仔细想想前面都写了什么内容。差不多把脉络想起来了,继续往下看。
周末开始想写读书笔记,前面的问题又出现了,我对全书前面的架构和脉络又模糊了。好吧,又重新梳理一遍,用了大半天的时间,也只是写完了一部分。事后我就想了:这是我现在要求自己写读书笔记了,结果问题暴露的如此严重;曾经看过的书岂不是只能记住一些精彩或者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吗,对于全书的脉络、布局根部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想到这里,不禁心惊。读一本书耗费的时间和精力不算少,但是每本书读完能记住的东西不多,可能也就只能记住6成左右,因为没有清晰地梳理脉络和结构,这记住的6成不消多长时间就只剩下3成了。果然,老话说的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现在想想自己在年初决定开始每本书都记读书笔记的决定是多么明智啊。
我几乎已经忘记应该如何记读书笔记了。心虚之余,上网搜了搜“如何写读书笔记”。对照了一下,我发现,我的记录方法是最直接的,提纲式。这时候,第三个问题来了。我提取内容的能力一般(在我写第一篇笔记的时候就发现了)!既然是提纲式,那就要按照作者的架构用简洁的语言把全书的内容表达出来。这不就是从小学到中学一直在学习的提炼文章大意吗!
又在为自己的过去买单了。好吧,虽然这暴露了我的语文水平,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至少,我学的东西不再仅仅是为了考试。没办法,只能自己乖乖地在网上查找一些资料,重新学习学习提炼文章大意这一项技能。
不过,有一个好消息,昨天认识了一个神器——印象笔记。之前虽然也有听说过,但是没有往心里去。这回有需求了,才在网上下载下来仔细去研究。这一看,真好,能在某种程度上解救我。再看书的时候,可以直接把想到的东西,提炼好的东西丢进去,免得重复劳动了。
人有的时候真的很功利,尤其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所以,有的时候强迫让自己做一些麻烦但却一定有好处的事情,还是很有必要的。也许,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发现自己的其他问题。我也真是服了自己,从上小学就开始写读书笔记和学习提炼文章大意了,从前总认为那没用(好像很多人都说学校学的没用),现在要用了,不会。以后我一定会给我的孩子讲他老爹的这段糗事,并严肃地告诉他或者她:“学校教的东西不都是没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