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论:把问题变成资源的新思维

《未来世界生存法则:李松蔚认知思维》

06 建构论:把问题变成资源的新思维

之前我们说划分责任,是为了解决问题。但到底什么是问题?为什么我们会把问题认定为问题?有没有想过问题一定就是你的问题吗?

比如在单位一直没有升职,工资太低,这是问题,这一定是你的工作能力问题吗?有没有可能是公司架构设置的问题?有没有可能是公司业务发展的问题?有没有可能是人力部门对员工成本减少预算的问题?

在认识论中,命名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即我们给东西/想象起名字。但在我们认识事物时,我们很少给东西起过名字,之前别人这么叫,我们也跟着这么叫。但实际上,“桌子”在被叫桌子之前,它什么都不是,或者说,它可能是一切。

生活中有很多默认的名字。如果谁都没见过,我们就会想它叫什么名字,但如果是一个很已经有名字的,就很容易沿用这个名字。不但沿用这个名字,还会沿用别人对这个名字的态度。就很难打破我们常规看待这个东西的角度。

所以是命名很重要的。命名可以影响我们的行为,这种影响是在潜移默化中,通过我们的信念完成的。

要打破这一点,就需要学习一种新的哲学观,叫做建构主义。它认为所有东西都是被我们的语言建构出来的。如果把我们生活中的事物比作橡皮泥,语言就是一双灵巧的手,它具有给事物赋予形状的魔力。我们传统的观点认为,一个东西是什么,是有所谓真相的。真相就是这个东西,我们只能去观察它;而建构主义认为,没有真相,这个东西本来具有无限可能,直到它被起了一个名字。命名不只是在观察,也是在创造。我们把一个东西叫做什么名字的过程,其实就是从无限的可能性中,抓去了一种,创造出了一种所谓的真相,在无形中使用语言这双手,把事物捏成我们要的模样。

很多问题直接解决是解决不了的,只要我们把它叫做问题,它就会一直存在。换一个名字,我们看待一个问题的角度就会变,它就会有不一样的可能性。心理学家瓦茨拉维克在《改变:问题形成与解决的原则》中提到:有很多我们以为用来解决问题的努力,其实是徒劳;徒劳都算是好的,更坏的可能是反效果,因为它事实上维持了问题。

比如:笨,给它换一个名字,叫做天赋,这种天赋可以怎么用呢?可以设想一个笨人,可以让别人跟他相处很愉快,因为别人觉得跟他在一起,就会显得自己很聪明,很有成就感,愿意帮助这个笨人。笨人更容易经营人际关系。

再比如:你工作很累,如果换一个名字,也许可以叫做”你看到了更多“,它或许是接下改变你态度的一个机会。

再比如:风险,恰恰是我们获得成长和经验的途径;不断试错之后,我们逐渐知道了哪些方法是无用的,最后摸索出一个正确的方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