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关,有感而发

从记事以来,我就不喜欢过年。最大的原因是家里穷。新年,免不了要花钱;买过年的礼包,给我和姐姐添置新衣服,还有年后新学期的学杂费………我的爸爸,勤劳善良的农民,只知道埋头苦干,没文化没技术,靠力气换点钱;工资几乎全部交给我妈,但杯水车薪。我的妈妈,聪明能干,一分钱能掰开两分用,但总也免不了要埋怨几句!这似乎是普天之下女人的通病。她也喜欢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爸爸,比如不要抽烟,要少喝酒,比如要多动点脑筋,多赚钱。一来二去,总要拌嘴!也许是他们夫妻的相处之道,但在我们孩子眼里,这是“吵架”,是“不高兴”,是“不和睦”。

过年了,总要走亲戚。外婆家,妈妈是大姐,最喜欢包揽各种大事小事;也是过得最拮据的,所以也是最自卑的。二姨家总有吃不完的水果,小姨家总有漂亮衣服,一来二去,敏感的我,自然也自卑起来啊。妈妈似乎总是对这些个外甥更好,而让我这个二胎女儿更是卑微到尘埃里。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但幸福感是比较出来的~ 我不要求父母买新衣服,甚至不要求他们允许我去参加学校秋游,我深知父母的难处,更不想因为我的事,让他们为难甚至争吵。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认真学习。所以我总是名列前茅,这成了过年时我们炫耀的资本,但我更不常于炫耀,只是在我的学渣表哥表弟眼中,我成了讨人嫌的别人家孩子。

我的姐姐,温柔善良,凡事都谦让我。她成绩一般,选择读技校而非职高,原因是技校可以学有一技之长,三年后就可以出来工作赚钱。这于我们这样的农村家庭,似乎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于她,这样一个没背景没资历的农村女孩,看来也很不错。我想,那时候是钱影响甚至决定了她的选择。她每个星期二十元的生活费,要除去8元的车费,每周自己带菜去学校,在食堂只买点儿饭,喝点免费的汤,有一次晕倒在教室。她总说是因为减肥,可我知道她是想省钱。

过年的时候,尤其是下雨的冬天,我甚至幻想,一个高大帅气的白马王子可以带我离开这破败的屋子,这阴冷的氛围。

我说的这一切,都发生在2000年左右的杭州农村。

如今,20年过去了,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姐姐自考了大学本科,考了人力资源证;当然这跟她之前技校所学的专业毫无关系。姐夫踏实努力,家庭和睦!

我硕士毕业,找了份离家近工作轻松工资待遇还可以的稳定工作;如今家里有了吃不完的水果,也有了漂亮衣服,再也不怕拮据过年了。对钱,有欲望;但对家人,有更多的感情。

爸爸依然工作,管传达室!妈妈依然忙碌,帮我带娃。爸爸妈妈依然拌嘴,成家了的我,也已经明白,夫妻相处模式各异,他们觉得舒坦就好。

生活变迁,很多时候借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而我们家的变迁,我想,更多的是,读书改变命运。如果我的姐姐甘心于做个车间女工,也许如今也还是在出卖力气;如果我不好好读书,早早结婚生子,也许又是一个父母辈的循环。

这一路,感谢家人,感谢帮助我的很多人,感恩社会稳定,世界和平,但最感谢的是自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