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送走孩子们上幼儿园,女儿女婿也上班了,回来洗衣服洗碗清理好家务后,我常泡一杯花茶,坐在办公桌前静静地看书。
初读林曦的《只生欢喜不生愁》,是在一个慵懒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页上,那一刻,仿佛与尘世的喧嚣隔绝,走进了一个充满诗意与禅意的世界。由于读书慢,今天第三天了才把它读完。
林曦,这位多才多艺的年轻女水墨画家,以她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在书中分享了她对艺术、生活、人生的感悟。全书分为六辑,每一辑都像是一扇通往不同世界的门,引领着读者去探索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美好与智慧。
这本书的书名,来自于清人编著的《养真集》里的一句话:自古神仙无别法,只生欢喜不生愁。“只生欢喜不生愁”的意思,不是说世界上没有愁,愁与不愁,终归都是自己的选择。即便如神仙,也无法只得欢喜的,我们所能做的是面对世事时,有所保留,有所选择,为自己多多存储快乐与甜蜜。
记得前年的时候,也读过梁实秋先生写过同样书名的书,还记忆犹新。他们应该属于同一类型的人。而林曦这本书封面很淡雅,书页还是线装的呢,它从以下几方面来阐述的。
在“艺可通道”中,林曦谈到了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她认为艺术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现,更是一种与内心对话、与世界连接的方式。她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和深入研究,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式文人美学的魅力。就像她所说:“此刻对着碑帖墨迹亦步亦趋地跟从临写,也是为了探寻些微消息,与古人遥遥望着,‘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地欣喜着。”这种对艺术的敬畏与热爱,让我反思自己在追求爱好时是否足够纯粹和专注。喜欢她的无用之美,一个人的快乐,不太需要外在的东西。
“观照世间”这一辑,林曦以敏锐的观察力,描绘了生活中的点滴琐事和人情世故。她笔下的世界,充满了烟火气,却又不失诗意。她告诉我们,要学会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用心去感受每一个瞬间。无论是一朵盛开的花、一杯热气腾腾的茶,还是与朋友的一次相聚,都能成为生活中的小确幸。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恩,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态度,开始珍惜那些曾经被我视为理所当然的美好。
“得自在禅”部分,林曦分享了她对禅意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她认为,禅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种内心的宁静与自在。通过静坐、冥想等方式,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内心平静下来,摆脱外界的干扰和束缚,从而获得真正的自由。她的文字,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宁静的力量,让我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找到片刻的安宁。
“心安之所”让我体会到了家的温暖和重要性。林曦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她对家的热爱和对家人的关怀,她认为家是心灵的避风港,是我们在疲惫时可以依靠的地方。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常常忽略了家人的感受,而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要多花时间陪伴家人,珍惜与他们在一起的每一刻。也对我带娃带来的烦恼稀释掉了。
“写给时间”和“赤子之心”则让我感受到了林曦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她告诉我们,人生短暂,要珍惜时间,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同时,要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对世界充满好奇和热爱,不断学习和成长。就像我现在喜欢写作,不是我有多大的才华,而是我有感情,我热爱生活,需要记录,需要倾吐,也不让自己虚度所剩的年华。
读完这本书,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林曦用她的文字,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美好生活的大门,让我明白了生活中处处都有欢喜,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发现。她的智慧和感悟,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让我在面对生活的挫折和困难时,也能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目前社会经济不好,我们常常被各种烦恼和焦虑所困扰,忘记了生活的本质其实是简单而美好的。
《只生欢喜不生愁》这本书,就像是一场心灵的旅行,让我在阅读中重新找回了那份失落已久的欢喜和自在。它让我明白,生活中的不如意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就能在平凡的日子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正如书中所说:“只生欢喜不生愁”,这不仅仅是一种美好的愿望,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让我们带着这份态度,去拥抱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用心去感受那些微小而美好的幸福,让欢喜充满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