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出来玩都写了不少内容了,感觉我自己在学校看书会要用脑,出来玩的时候虽说是为了放松大脑,但其实我的自己的只是转化为了搜集信息的模式,而这些信息,又会促使我时不时地又转动起来。
常常在朋友圈里看到这种文章,主要是说活得简单的人会比较快乐,想那么多不过是徒增烦恼,劝着人们过着简单些。这种鸡汤式的道理,其实是生活选择的一种方式,往往大多数自己认为有道理的道理,有时也只是对自己有道理,对他人而言并不是。
我希望自己能够选择,复杂中保持着一种纯粹的方式,固然选择简单也许能带给我一点快乐,就像小孩子一样,但我已经知道,这个世界之大,其实比我想象中的都要复杂,我就无法强迫自己接受简单的世界观。虽说我无法“被迫”接受和选择了复杂,但我们仍能或多或少保持一点“纯粹”,我理解的“纯粹”包含着自我以及自己对这个世界留下的印记。所以当我看着这世界的每一点细节的时候,虽说自己理解的能力都有着极限,有着太多各式各样的局限性,也许在未来看来,更宏观看来,我和别人都是很愚蠢的,只是我自己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那么一点,就像黄执中有次辩论有句话,“你笑别人是狗,我笑你自以为自己是人”。我希望自己对这个复杂的世界始终保持一种纯粹,我不想放弃对世界的那份感知和敏锐。
促使思考的很大动力,其实是来源于对“知识”的责任感,人越聪明,这份责任感越强烈。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包括我在内,在绝大多数方面都是平庸的,面对“知道”和“不知道”两者之间选择是可以选择的,怎么选都自己都能接受。但是对那些聪明的人,特别是聪明的那些方面来说,你要么选择“知道”,在你付出足够努力后,虽说可能发现了更多的未知的烦恼,但至少你知道你的能力是有限的,对于“知识”的责任感是得到了满足感;你要么选择“不知道”,那每时每刻就将逃避各种问题,因为足够聪明,你其实是看得到问题,而每一次逃避,就是积攒着对“知识”责任感的多一份愧疚。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我想,知识的责任感,就是那么多聪明的人选择着那些“看似不聪明”的选择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