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周日,公司里人不太多,我是其中一个,我看到同事约了他的朋友在聊天,两个男生,聊的热火朝天。
之前他们聊什么,我并没有关注。随着他们的话题深入,我听懂了一二。
同事是想给他的朋友提供一个机会,到我们公司了解一下,说实话,我们公司这个月份是组织发展月份,广吸人才,待遇从优。我不清楚同事的朋友是失业还是什么状况,同事要他的朋友进系统测试一下,但是对方明显并不愿意的样子。
同事的朋友说:咱们两个认识多少年了?是你不了解我还是我不了解你呢?一个系统测试能说明什么?
看来他们之间沟通并不顺畅,更谈不上愉悦。我在一边也是觉得听不下去了,就犯了多管闲事的毛病。
我走到他们旁边问:小伙子,你们认识很多年了吗?同事笑了一下:四五年了。
我说:其实很多人都是不了解自己的,别说彼此认识几年,就是我活了四十多年我都认为我不了解自己。还有,活了五六十岁的人,她们也不一定了解自己。
说到这,我认为自己实在是多管闲事。本来和我啥关系都没有呢。毕竟人家两个人是朋友。下边的话也就不必多说。
但是,在此,我想言论自由,谨代表个人观点。
这个世界有这么两种人,一种是成长型思维,另一种是固定型思维。成长型思维的人追求卓越,终身学习,闻过则喜,问过必敬,不管对方说的对与错,都会检点和觉察自我,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允许他人和自己不同,这种人人际关系较好,事业容易成功。
另一种固定型思维的人固步自封,自以为是,偏执傲慢,不学习不觉知,用过往经验评判他人,以为自己就是标尺,人际关系差。常常出现老人们说的那样:老鸹落猪身上,看见别人黑,看不见自己黑。听听,是不是挺滑稽可笑的。
固定型思维模式里:努力是一件坏事。努力,和失败一样,意味着你不够聪明,不够有天赋。如果你足够聪明,根本就不需要努力。而在成长型思维模式里,努力就可以让你变得聪明,更有才能。
女性作家苏岑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变得优质,是件很累的事。打点形象、提高学养、升任要职......哪一样不下工夫都做不到。人性又很奇怪,总觉得太过辛苦得来的成绩,会显得不够荣耀。于是成功后,都爱掩藏起曾经的呕心沥血,佯装出一副唾手而得的轻松样。多数人就是因为信了这话,所以才平庸一辈子。
相信人是可以被改变的,一个固定型思维的人透过终身学习也可以成为成长型思维的领导者,以不变应万变不足取,这世界,“变”才是唯一的真理。
学习改变了我。改变了我对事物的看法。尽可能保持觉知,虽然做不到闻过必敬,总能平和的接纳,而不是论处短长,也很难有人能激怒我,让我发出年轻时那样暴躁的坏脾气。
改变和年龄性别无关,和你要演绎的角色有关,和自己有关。不献媚讨好,不人云亦云,不阿谀奉承,不卑躬屈膝,保持自己完善的独立的人格,真实的做自己,爱值得爱的一切,从一朵花,一片叶,一片云,一缕风中发现生命之美,自然之美。
我知道,我变了!我将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