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刻意练习提高元认知能力的三个方法论:
1、坐享
首先,找个计时器,定时15分钟以上(以后慢慢加长)
其次,找一个让你感到舒服的姿势,刚开始的时候不一定要用不习惯的“正确姿势”,但最好“挺直脊背”!
然后,闭眼,当然有人即便睁眼也能做到,
接下来,进行缓慢均匀地呼吸,呼吸时候不一定要刻意练习,越自然越好;
最后,把你所有的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呼吸上,别在乎自己走神了,发现自己走神就再回来。
(当前的训练中,注意力集中地就是你的呼吸)
已有科学证据表明,坐享这种刻意练习,可以直接增大训练者的大脑皮层表面积。
2、兴趣
每个人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之时,很容易进入全神贯注的状态,所以最近几年冒出来一个时髦的英文词,Flow,说的就是这种状态。
全神贯注是另外一种刻意练习元认知能力的有效方法,是很违背直觉的有效方法,也就是通过进入全神贯注状态而使元认知能力彻底放松...
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但是有一点观察确实是许多年之后才注意到的:
大多数人直至成年,并没有养成哪怕仅仅一个属于自己的真正兴趣(也就是自己的热情点)
换句话说:大多数人基本上没有什么事情感觉值得自己(主动去)“全神贯注”地做
实际上,全神贯注其实分为两种:主动地与被动的。被动的全神贯注,大多数人经常体验,比如:读小说,看电影,听音频,玩游戏等等,这种全神关注其实来自于外部的控制。小说,电影,游戏的设计者们是“掠夺他人注意力的专家”,他们知道如何设计才能让人们兴奋,上瘾,甚至不惜动用一切心理学研究成果去把控自己的“猎物”。
第二种全神贯注,“主动地全神贯注”,主动地全神关注相比于被动的,多出了至少一个维度,专注于提升某个特定的技能。
如何理解这个维度呢?每个人的兴趣因人而异,有人喜欢养花种草,有人喜欢弹琴跳舞,有人喜欢制作大型模型....在任何一项兴趣中,如果能通过刻意训练而提升一项技能,那么因兴趣而产生的全神贯注,才可能是主动地,才可能是对刻意训练元认知能力有帮助的。
eg:对笑来老师个人而言,这种训练方式的受益者,最令他受益的此类“主动的全神贯注”,来自于我的一个爱好:弹吉他! 在后面的很多年里,他闲着没事儿就会抱起吉他弹那个年代新手最喜欢的曲子。一弹就是一个小时,全神贯注....等到多年后,在阅读关于元认知能力、脑科学的文献时,才发现自己捡了个大便宜。无形之中对元认知能力的刻意练习比很多人多做了不知道多少倍。
在主动的全神贯注地磨练任何一项技能的时候,元认知能力彻底放松。而注意力全部用来去感受每一个感官的刺激,进而调整自己的每个动作,甚至每个意识与理解,最终达到比前一刻更好的地步。
(找到一个可以磨练自己某项技能的,能让自己迅速进入“主动的全神贯注状态”的兴趣。)
3、反思
关于反思,可以做些什么呢?
每天花上10分钟左右,反思一下自己的思路和思考结果,琢磨一下自己的想法有没有逻辑谬误?琢磨一下自己的想法从何而来?又为什么走了那么个思路?有没有其他可能的思考结果?琢磨一下自己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琢磨一下那些影响因素究竟有没有根基,有没有道理?
相信积累的效果!
很多人因为无法控制情绪而毁掉一切事情的例子。
如何才能控制情绪呢?
观察和研究一致表明:控制情绪,和控制时间一样,几乎是徒劳的。冷静常常并不是控制情绪的结果,而是“认清情绪来源,并找解决方案的结果。”
“我很生气”和“我知道我现在很生气”,这两者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前者只能在接下来的每分每秒中更生气,后者却因为元认知能力被激活而可以做到把注意力转到”我为什么很生气“,乃至于找到很生气的原因,然后再把注意力放在那个引发情绪的问题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