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知识,小龙虾每日分享第737期,欢迎关注!
有网友表示:其在央企工作,其同学在事业单位学校工作,都是正高职称。网友工资比其同学高一倍以上,个人账户余额也是其同学的1.4倍。但是其同学的养老金是网友的4倍!
小编看了下网友的发言,其中确实有许多疑问指出,小编一一分析。
基础信息分析:
分析之前,我们需要排除下网友话语虚假的问题。或许网友是故意虚假胡说,其中数据都是胡说的,目的不明。
当然这种概率较低就是了!概率较低,但不是不一定不存在。
下面的分析前提是排除其话语虚假性。
从该网友的话语中可知,网友经过4次养老金调整,也就是2018年退休,养老金有3350元。其同学是2023年退休,养老金为15000元。
另外,两者退休相差5年,说明该网友是55岁退休,其同学是60岁退休。
原因一:个人缴费指数低
为了方便下面的推测,假设两人都是1988年参加工作。
那么该网友工作了30年,其同学工作35年。
网友是在央企工作,按照1996年实施养老保险,该网友有8年的视同缴费年限,有22年的实际缴费年限。
其同学为事业编老师,按照2014年养老保险并轨而言,该网友有26年的视同缴费年限,有9年的实际缴费年限。
网友实际缴费22年,其同学实际缴费年限9年。缴纳年限是其2.4倍,工资也是2倍,按照正常缴纳,余额应该是4.8倍。
但是实际情况,个人账户金额却只有1.4倍,这说明网友的缴费金额是低于其同学的。
也就是该网友的缴费指数是低于正常水平的。
二、原因二:较低的视同缴费年限
网友只有8年的视同缴费年限,而其同学有着26年的视同缴费年限。
实际中,视同缴费年限计算出来的养老金是高于正常年限计算出来的养老金。
基本养老金=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年限×1%;
过渡性养老金=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年限×过度系数,过度系数一般在1%至1.4%之间;
从上面的公式可以看出,1年的视同缴费年限计算的过渡性养老金是高于1年的实际年限计算出来的养老金。
原因三:计发基数的差距
从网友的信息中可以看出,网友是2018年退休,其同学是2023年退休,两者相差5年。
以山东省为例:2018年养老金计发基数为5300元左右;2023年养老金计发基数为7100多元。
养老金计算过程中,无论是基础养老金还是过渡性养老金,计发基数都起着重要作用。
比如:
5300×30×1%=1590元;
7100×30×1%=2130元;
两者就差距了近600元。
结束语
因此,该网友的养老金较低也是存在各种不同的因素的。
并不是如网友所说的多缴纳少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