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https://www.salesforce.com/hub/business/run-successful-design-thinking-workshop/
协作是设计思维的核心。每个项目都会从一场面对面组织的工作坊中受益。以下即为如何设计并执行好一场工作坊的“攻略”。
在一个以电子邮件和“一小时会议”为主导的世界里,面对面的工作坊似乎是对时间投入的重大承诺。但是,工作坊正是由于其引人入胜,充满活力,社交属性强,持续专注和高度投入等特点,能够点燃团队斗志,加速其项目的进展。
在重力水箱时代(是一款年代较久远的实体产品),我们已经与客户一道开展了近20年的工作坊。工作坊本身就是每个项目的一部分,而且每次工作坊后产生的价值都没让我们失望。然而我经常听到人们在规划和举行工作坊时感受到的风险,诸如:“我不想浪费所有人2天的时间,“要是最终没得到任何结果该怎么办?”,“我担心受邀者都不来”等等。这听起来有点耳熟对吗,你是不是也这样?你是否也在犹豫要不把工作坊纳入你项目的一部分?你是不是的确开展过那些没能产出预期的价值或带来意外惊喜的“失败的工作坊”?当你在为一家重要的客户组织工作坊时,你会更担心失败吗?
不要再害怕了! 成功举办工作坊并不是要发射火箭。但你的确需要摒弃一些长久以来的假设、既定的印象甚至固有的成见,同时吸纳一系列的实践准则,以确保工作坊取得成功。以下是我的忠告,如何用一场超赞的设计思维工作坊加速你的项目进程。
秉持正确的心态
工作坊不是关于你个人,或迄今为止你在这个项目上的工作。如果你在要进入工作坊时,还在担心客户们是否能喜欢你即将展示和交付的内容,那么你已经陷入困局了。工作坊是一整个小组深度投入项目的一种卓有成效的工作方式。
你主持设计思维工作坊,是为了调动其他参与者的专业知识与经验, 用以应对来自项目的挑战。他们受邀加入是来帮助你的。你需要给参与者的聪明才智一个机会,暴露问题并改进项目。
因此设定参与者的招募条件也必不可少。
别安排得太满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议程。
你知道把玉米卷饼塞得过满时会发生什么吗?没错,会爆出来,一塌糊涂,也没法优雅地吃完卷饼了。所以不要让你的议程成为过载的卷饼了。
对组织一场工作坊的担忧和焦虑,常常导致议程里囊括了过多的活动。
“我们不可能需要90分钟的时间。”——话别说太满,你会的。
如果你准备了有趣的内容并召集了一个做事投入的客户团队,任何活动都需要大约90分钟左右。下面看看如何拆解:
• 10分钟 明确这场活动的设置
• 10分钟 团队理解任务并启动
• 30分钟 执行活动的核心内容
• 15分钟 反馈小团队的进展(已完成那些内容)
• 15分钟 分享,讨论小团队创建的内容
• 10分钟 打破、重组
将工作坊的时间按粗略的90分钟进行区块规划,将为你免去许多痛苦。不用急于推进,也不用匆忙之中删减某项活动,更不会陷入混乱和茫然无措。
当然,90分钟不是一项硬性规定。只要能确保这项活动有活力、有吸引力,稍微缩短或延长活动的时间都无妨。
一天的工作坊将包含有3至4个活动;为期两天的工作坊,将包含6到8个活动。这还不包括三餐时间。
设计活动
太多人围绕PPT演讲来设计一场工作坊。呃,难怪他们得不到什么启发!
尽管你肯定有内容可以分享,但请将PPT演讲时间控制在整个工作坊的25%以内。把剩下的时间用在精心设计的活动中,分享结果,并反思讨论出的想法和行动方向。
精心设计的实战活动能够让参与者们卷入真实的项目情境。以下为示例,你可以要求参与者们:
• 回顾客户视频并创建体验旅程地图。
• 玩一场体现实际工作内容的“棋牌游戏”。
• 拆解一个或多个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或服务, 来揭示他们是如何创造独特的价值的。
• 实地考察,体验独特的商业形态。
• 设置并组织一场“越障跑”,其代表客户日常体验中必须经历的活动
• 用头脑风暴的方式解决特定问题。
• 做原型(即潜在解决方案)
我们在工作坊中已经完成了以上甚至更多的活动。关键在于将简单的活动后续跟进与项目相关内容进行关联。在工作坊结束后的反思和讨论将为项目贡献大量全新的价值与洞察。
拥抱意外之事
太多时候, 工作坊的举办者试图控制交谈,控制与会者的输入。这是一个多糟糕的想法啊!
尊重与会者的才智与能力。坦然拥抱意想不到而涌现的问题,答案和话题。如果你的确不知道某个问题的答案,那就直说好了。
当你真正为参会者提供了一个实现项目目标的实战机会时, 这样的大型工作坊将迎来令人惊讶的内容,想法和棘手的问题。有时候意外情况是一个好点子或新视角,有时是被所有人都忽略的庞然大物。
你不应该忽略它,项目成败或许在此一举。
当有人对此表达了批评与质疑,也要拥抱它!不要陷入防御, 仅仅回答,“有意思哦,请继续”, 通常他们会继续表达其背后的深层次想法。参与者将深受感动,因为你倾听他们的声音,处事公平,真诚开放地面对真实反馈。
预留大段的反思时间
反思性对话是我们每一场工作坊的核心和利刃。
每一项活动之后, 我们都会留10-15分钟来交谈。 尽管我们可能会使用一些特定的提示,但最好的对话即为参会者渴望贡献想法及谈论他们刚刚经历的事情时。
我们讨论刚才谈论的内容有什么令人惊喜的地方, 这对项目甚至整个公司可能意味着什么,对这个想法的挑战与威胁会是什么,或者是参会者们在今天的工作坊结束之后如何向前推进落地的建议。
每一场反思性对话都有助于我们理解参会者的观点,这也有助于参会者之间构建理解,达成共识,同时强化了在客户组织内部维系和推动本项目所需的势头。
动手做原型
确保工作坊的参与者能通过简单的模型和原型将他们的想法变成现实。我们通常在工作坊上安排原型设计的环节。我们一起动手将想法付诸实际。
大约两小时后,你将看到一场激动人心的展示,将“可能性”变得“真实可感”。
花点时间清理桌面,好好放上那些原型。让参会者们展现他们的原型, 表达其中蕴含的想法。想象一下当你创造一个你所坚信的想法时那种自豪感和成就感吧。工作坊的参与者们也将有同样的体验
这不是玩乐,也不是游戏!有好多次,我们都已经让客户在设计了原型之后的那个下午直接提交专利申请的文件。即使在不涉及知识产权的情况下,讨论原型设计的那些也比我们之前提到的那些想法更丰富、干货更多。
设计体验的边缘
这是工作坊的点睛之笔,同样不要错过在工作坊结尾时激励、启发或带来愉悦的机会。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正在为一家热情好客的客户做项目。在他们乘坐班车抵达的早晨,我们全体员工列队迎接他们。我们帮他们拿行李,让他们轻装简行去吃早餐。在预计他们离开的时候,我们悄悄地在行李上贴上写有项目研究洞察的行李标签,并感谢他们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同时祝愿一路平安。感到惊喜和愉悦,不失为一场工作坊正确的完结方式。
有很多方法可以带来“边缘愉悦”。诸如在相邻的房间放点有趣的小东西,因为参会者会到那打私人电话;在休息时段播放一个有趣的技术演示;邀请客户代表在休息期间随处闲逛,进行非正式对话。
集中思考是什么造就了让人赞叹的工作坊
工作坊是一种吸引他人参与项目的机会。别再为自己患得患失了,着手设计一场工作坊吧,为参会者带来一场惊喜体验。
从参会者的角度设计工作坊。不要花费超过25%的时间来演示你的PPT。在工作坊中设计能让参会者投入,并与项目内容密切相关的特定活动。试着在活动的外围寻找一些让他们高兴的机会。
最重要的是,不要试图控制谈话。你的努力是为了创造一种情境,让更卓越、更有价值的想法得以实现。全力以赴吧,别忘了做好聆听的准备。
//译者小纪
【译文篇】像绝大多数介绍设计思维和工作坊的文章一样,最大的价值是传递方法、准则、经验和心态,而非详述实操案例。猜测这篇文章来自agency(刊登在salesforce),为客户主持design thinking workshop甚至是担任workshop 督导的心得想必更多。选择这篇文章进行翻译,一是受近期两场品牌共创会的驱动,二是想总结下自己经历过和组织过的工作坊,想取一取化繁为简、去伪存真的真经。
原文的标点大量使用句号,与中文标点行文方式不符。故在翻译和校对时将部分分句合并成整句。
【感受篇】
1. 在以往经历的头脑风暴、共创会和设计思维工作坊中,个人感觉最缺失的是当场反思。好像总有一条“无形的小皮鞭”在抽打所有人,要守时,就不得不赶时间,马不停蹄地push自己贡献更多想法,紧盯着手表“跑流程”,很少有一场工作坊是每个参会者、小组长乃至主持人都能从容不迫地运作工作坊、达到预期目的,同时各方皆大欢喜的。
在这当中可借鉴的,除了采用90分钟组块的方式,精心设置活动环节,像“番茄工作法”一样有条不紊地推进,另一个重要感受便是“反思性对话”。不是说完全缺失这个环节,而是以前的反思要么在客户离席后,研究人员留下来埋头苦干做整理,尴尬的是最容易记住的是便利贴上的只言片语,想还原讨论现场的场景只能靠记忆、猜测、偶然间的顿悟等办法,此时客户早已回到原先的工作“轨道”,不记得当时讨论为何物,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更是没有推动落地的可行性、勇气或动力了;要么是过后每个参与者都提供自己的反思,但没有“对话”,虽有据可循,但缺少碰撞和二次迭代,也颇为遗憾。
如果条件允许,一定要尝试当场/当天/工作坊后近期进行“反思性对话”
2. 拥抱变化,晓易行难。尤其作为主持者,既有责任把控方向和主题,分配时间,又要有能力拥抱意想不到的惊喜,同时还要权衡利弊得失,兼顾多方的情绪、状态、投入程度。这背后应该要求对项目big picture的深刻把握,强大的进程把控,以及随时的互动。第一步是心态的转变和尝试吧~
3. 原型不是玩乐,也不是游戏。有时候把工作坊里设计原型的任务看得太严肃,因为有跟其他小组比拼的竞争压力,尤其是时间过半但一片茫然,而友对已经产出差不多了的时候。有时是当作消遣或无关紧要的随手做做,反正也不会有什么后果。如果组里有大神能承担做原型的任务,其他人自然松了一口气。虽然这几种状态都是人之常情,但我觉得最理想的工作坊原型,是设计师/产品经理/用研/团队其他成员在脱掉日常工作职责与固有思维模式的“外套”之后,反观工作坊里设置的任务,将日常的思考、探索与今日的讨论、碰撞,在一个较短时间内的集中体现和实践化。这不是一日之功,但人们也不应该剥夺自己通过原型表达的机会,毕竟工作坊的机会难得,灵感的爆发更加宝贵。
如果只是因为当场mockup的时间太短,每组只能派大神做作品,自己插不上手;那么有条件的话,可以在集体工作坊之后单独召开专人专项工作坊,将mockup部分放大,在更轻松减压无打扰的状态下,集中获得有价值的产出。
译者:杨帆
来源:https://www.salesforce.com/hub/business/run-successful-design-thinking-workshop/
本文为原创译文,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