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交通路口,总有一份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豪迈”。更有甚者,浩浩荡荡的中国式过马路大部队里也总有一两个你熟悉的身影。人与车,若水与火,似乎从来都在争风吃醋。展看而今,有人说,城市里最美的不是风景, 而是礼让斑马线。每每看到大街上被车辆礼让后井然有序的交通,内心总是很傲娇的,这背后涌动的是人心的温暖。
然而,礼之背后,也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因为礼让行人而发生交通事故,“嘚瑟哥”穿梭斑马线,调戏礼让车辆…随手一查,我们身边,因礼让行人发生的事故案例,铺天盖地地袭来…
法规为行人提供了方便,但不是违反交通规则的保护伞!斑马线是城市文明的一个缩影,而礼让则是一种美德。
不自觉要问:“你难道就没有一点羞耻之心吗?”
老夫子孔子说“行己有耻”,这是为人处世的底线,孟子说:“无羞恶之心,非人也。”“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也。”
羞耻心是为人之底线,没了羞耻之心,做人便也失去了底线,做什么都会毫无顾忌。那句“勿以恶小而为之”,已经昭然若揭,当你不断试探和挑战你的内心之恶,总有一天,人会突破底线,做出伤天害理之事,也会变得理所应当。
朱熹也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一个人有了羞耻心,才能意志坚定,于贫富、得失、义利之间有所取舍,而不是任凭欲望的驱使。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有羞耻心的例子从古至今无不例外。从伯夷叔齐饿死不食周粟,到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从东汉李膺等联结太学生抨击朝政,再到东林党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不仕于清,再到近代以来为了民族复兴前赴后继的仁人志士,严义利之辨,有所为有所不为,一直是华夏文明世代传承的核心价值。而严义利之辨,正是“行己有耻”的核心内涵,而有所为有所不为,则是“行己有耻”的行为表现。
又不自觉要想起小区门口电动车出口处的栏杆了,这个进出口的电动感应门周期性损坏,把手焊接处已然千疮百孔,念及缘由,皆由企图抄小路之人强行通过所致,而小区门卫也只得出此下策,上下班高峰期轮岗值班严防死守,即便如此,仍有人旁若无人般,任凭身体扭曲变形也要冲此关卡,哪怕为人进出的门近在咫尺。
更别说那位在电梯里吞云吐雾的老者,那个抱孙孙的老大妈任由她的宝贝把电梯楼层按键当玩具,一一按遍,也还要磁起门牙耀武扬威一番,还有那从来不拉狗链遛狗的老奶奶,任凭自己的爱宠在马路上肆意撒欢尽情喷薄的时候,却不知道像我这样天生怕狗的人内心多么胆战心惊…
想来羞耻之心是我们该教给孩子们的,也是我们该褒有的,是时刻想着不要因为自己的问题带给他人困扰的那一份大无畏吧。
试想,你看着眼前那个戴着鲜艳红领巾的小学生正在电梯里蹦蹦跳跳胡乱播按还时不时出言不逊的时候,我想,这才是我们最大的悲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