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趣头条上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大概内容是说:当孩子对你说不想读书了的时候,你可以带孩子去三个地方。一个是火车站、一个是高铁站、一个是飞机场。通过乘坐的舒适度和出行效率的比较来达到劝说孩子继续读书的目的。
其实看了这样的文章从我内心来讲是愤怒的。我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的文章能上这样的媒体进行发布?这不是胡闹吗?这不是误人子弟吗?
诚然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知识亦是人生宝贵的财富,但绝不等同于是金钱。
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社会潮流中。就连修心养性,学习文化知识神圣如朝堂般的校园都变得“金色”十足,不再纯粹。就连孩子们空白如纸,不染尘埃的心灵都混杂在这拜金主义的染缸里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有时候我很纳闷现在的家长、现在的环境到底是怎么了?学习的目的为什么要跟钱挂起钩来?
诸如我媳妇经常教育女儿说:“不好好读书,以后只能去搬砖,只能去扫大街。以后想要过上好的生活,吃穿不愁就只能好好读书。”诸如此类的,其实我是真的挺无语的。
首先这样说就是一种职业歧视,工作不分高低贵贱。其次读好书就等同于吃穿不愁过上好的生活吗?那如今社会上那么多大学毕业生不出去找工作,高不成低不就,赖在家里啃老怎么解释?幸福的生活应该靠努力打拼、靠勤劳的双手创造才对。
记得我们以前小时候读书时,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为报效祖国毅然回国的钱学森等等。我认为这样的观念才是值得推广和宣传的,而不是只有好好读书,以后才能赚多少多少钱。
处于21世纪的孩子们是幸运的。我们的祖国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在由富变强、正在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祖国也需要各行各业各种各样的人才,但绝不是向钱看的钱奴,年轻一代拥有更多的机遇和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目标。
读书能明理、读书能开拓我们的视野同时也能学到技能学到本领,为以后走向社会打下基础。能给未来的自己有更多的选择,更多的机会,更多的可能,也能在工作岗位上更充分地发挥自己所学的东西,实现自己的价值。
如果都向钱看,还会有潜心研究的科研人员吗?如果都向钱看,还会有无私奉献默默无闻的志愿者吗?如果都向钱看,还会有不畏艰险,不畏牺牲的解放军战士吗?
孩子就像正在成长的树苗,需要我们勤加修剪,加以引导,才能不长偏不长歪,才能成材。给予孩子正确的导向,良好的氛围,才能有希望。
读书的意义和目的远远不在于金钱,应该有更高的格局更高的层次不是吗?作为父母也好,作为媒体也罢,应该转变这种朝钱看的错误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