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悠然 图/网络
01 仪式感,增强孩子对幸福的感知力
小时候最盼过年。
早早就开始全家一起大扫除,窗明几净,纤尘不染,是对“年”的敬重;
贴窗花,贴对联,是对“年”的憧憬;
炸麻叶,炸丸子,备年货,是对“年”的慰劳;
穿新衣穿新鞋,放鞭炮是对“年”的的庆祝。
现在,总是说缺少年味,其实缺少的不仅是过去的热闹,更多的是缺少了一种仪式感。
那时过年,是全家老少一起参与。从最初的准备工作,到热闹的年夜饭,到之后的拜年走亲戚,每一个环节,都是心怀真诚与敬重。
现在打扫卫生有钟点工,年夜饭可在饭店预定,形式简化,仪式感也越来越淡,年味也越来越淡。
现在的物质条件比起我们小时候,好了多倍,但是幸福感并没有增加多少。老人常说:“现在的孩子,生在福中不知福。”
幸福感其实是一种感知力,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幸福教育,是仪式感。
在朋友的群里被一位网友苏小荇吸引,她晒的每张美食图片都宛若艺术品。每份食物的摆盘都别出心裁,为了营造更好的饮食氛围,她还专门买了仿木花纹的桌布,即便在自己饭厅,也有种在田园小屋进食的惬意感。
这样认真的对待每一餐,这样用心的仪式感,她的孩子一定能感受到母亲浓浓的爱和生活的美。
有一个如此热爱生活的妈妈,耳濡目染之下,孩子也会拥有一个有趣的灵魂。他日长大,这些印记都会带入自己的生活,将这份对生活的美的认知和热爱继续传承下去。
02 仪式感,是加深亲子联接的重要一环
有一次,晚上我有活动外出,回到家已经快10点,小乖还没入睡。
问他:“这么晚了,你怎么还没睡啊?”
他抱着已喝空的奶瓶,一脸委屈;“还没洗澡,还没讲故事,咋睡呀?”
每日晚上8点半喝奶,9点刷牙洗澡。之后是亲子共读时光,讲三本绘本故事,睡前拥抱,晚安吻,之后关灯睡觉。
他已经习惯了这套睡前仪式感,缺失了环节,就觉得不够完整。
睡眠对孩子来说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也应该认真对待。
这整个睡前的仪式,让孩子感受到生活的秩序,规律和安全感。
村上春树说:仪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在对待孩子的事情上多一些仪式,你会发现,它对孩子的成长很有益处。
正面管教里,也提出一个重要的改善亲子关系的工具——特别时光。
选一个固定的时间,根据孩子的年龄,年龄小的时间短,频率多。年龄大的,时间长,频率少。
这这段特别时光里,关掉手机,不受外界打扰,全身心地投入到和孩子的互动中,讨论孩子喜欢的话题,做孩子喜欢做的事情。
选择固定的时间,可能就正如《小王子》里,小王子和他驯养的狐狸之间那段对话。
狐狸说:“你每天最好相同时间来。”
小王子问:“为什么?”
“比如,你下午四点来,那么从三点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
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我就发现了幸福的价值……
所以应当有一定仪式。”
“仪式是什么?”小王子问。
“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狐狸说。
早上送孩子去学校分开时的送别拥抱,下午接回来回来时的欢迎拥抱,晚上睡前的晚安吻。
这些小小的举动,只要长期坚持,就会变成一种习惯,一种仪式,一种对孩子来说特别重要的亲子联接。
03 被认真对待的孩子更自信
很多人一题仪式感,就想到西方电影里繁缛的礼节。
其实,生活中许多事情只要你多一点用心,就会有仪式感的存在。
有一次去一位朋友家做客,客厅的一面墙上挂的都是一些抽象的线条画,看起来像小孩子的涂鸦。
朋友看我好奇,说,这确实都是孩子画的。
朋友孩子三岁就开始喜欢在墙上乱画。他们用白纸贴在墙上,让孩子随心所欲地画。画完后,再将孩子的画送去装裱,放在相框里挂起来。
他的小手印,他贴的树叶,他画的毛线团,他画的一池湖水,……这些在别人眼里的乱涂之作,在他父母的眼里都是孩子的创造。是孩子成长的纪念。
他的画被爸妈装裱起来,成为每位来家里做客的客人观赏的艺术品,让这个孩子也变得自豪。
他真的喜欢上绘画,现在在绘画班上课,用色和想象力常让老师吃惊。
仅仅因为父母的一点用心,一点小小的仪式感。这种被认真对待的感觉,让孩子获得了肯定感,也激发了孩子的自信。
女儿田小歪同学的妈妈也是一位在孩子成长上特别有心的家长。
孩子换牙时,她专门准备了乳牙盒,将女儿脱落的每颗乳牙都集起来,每多集一颗牙,孩子也就长大一些。
从2011年8月到2016年9月,细心的妈妈一颗颗将孩子换的牙集齐,孩子也从懵懂儿童出落成小小少女。
连孩子的换的牙齿都如此认真对待的妈妈,在孩子日常的成长中,必然很是用心。为孩子的成长留下了那么多美好的回忆。
美国亚特兰大日报社做过这样一个研究调查,发现在家里“gathering stories and memories”(收集故事和回忆)所带来的幸福感远胜于物质的满足甚至学业事业上的成就。
在孩子的成长中,让孩子参与到仪式感中,给他们一份丰富和动人的体验,当他们有一天长大了,会为自己经历过的家庭时光感到幸福,会更有勇气和安全感面对自己的人生。
仪式感是对生活的一种热爱。
04每一个节日都该被认真对待
我喜欢过节,对每个节日都会有所期待,希望带给自己有些不一样的感受。
时间的长河里,很多事情被淡忘,很多事情被蒙尘,我们的感知力也在慢慢钝化。
孩子的每个生日,不一定要举办隆重的PARTY,但是有些步骤真的不能省。
一份被生日蛋糕,一顿大餐匆匆大发了的生日,不具有仪式感,也不会让孩子有强烈的成长感受。
但加上亲人的祝贺和期许,烛光中孩子的许愿,吹灭蜡烛的欣喜,分享蛋糕的欢乐,一碗长寿面中的祝福……这些小小的环节里包含了情绪、心境的准备,让孩子对自己的成长有了更强烈的认知,也让孩子感受到了来自亲人的关爱。
每个节日都有这个节日的文化,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万圣节的鬼面具!圣诞节的帽子,……
电影《喜宴》里,子女都已成家立业,但每个月都会专门安排一日全家聚会。
爸爸一早就开始准备聚餐需要的食材,待孩子们到来,一起烹饪。几个子女各有不同际遇,各怀不同心事,但这一天,他们都只是爸爸和孩子,再多的烦恼,也抵不过一家人相聚的温暖。
一位心理专家曾说过:正常的身心需要一定的仪式感,在这个小小的仪式中,其实就是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让自己的注意力更集中、更认真、更用心,仪式感,暗示你必须要认真地去对待这件事。
岁月不可逆,最终保留在记忆深处的,都是那些用心生活过的日子,那些精心准备的仪式感。
每一个节日,每一个纪念日,每一个家庭日,都该被认真对待,再平凡再琐粹的生活,有了这份认真对待,有了这份仪式感,都会变得熠熠生辉,变成孩子成长路上最闪光的记忆。
作者简介:悠然 曾经的媒体人,现全职陪伴两个孩子成长,专注育儿与女性情感,正面管教认证讲师。在纷杂的生活间隙,依然有仰望蓝天的憧憬,文字或许是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