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眼中的孩子也许并不完美,但你可以静待孩子成长

文|紫罗兰

女儿一直不属于别人眼中,或者说是老师、同学眼中的乖乖女。生性古灵精怪,或者像她所说,是老师和同学眼中的一朵奇葩。她也以此自居。

课堂上可能时常走个神,搞个怪,说个话,逆把反。但好学上进,爱思考,明事理,是个很好很好的孩子。

毕竟是我的女儿,我了解她本性的善良和宽容,还有纯真和美好的许多面。

但我在这学期老师给的操行评定栏内看到了“良”,而不是“优”,话说我心情有些不舒服。

不过,仔细想想也是。女儿这般性格,属于老师眼中的异类和“特殊群体“。上课走走神,说说话,偶尔狂笑一声,做个怪,玩个小动作,也可能是家常便饭。

而学校老师眼里的“优”孩子是什么?

听话,乖巧,懂事,不惹事,不生非,上课乖乖听讲,下课好好写作业;从来不大声说笑、打闹,稳稳当当、勤勤恳恳,见了老师立定敬礼,和每个同学都没啥矛盾。

但女儿,从小到大释放天性,鼓励保留个性,可以追求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没有太多的成长束缚,因此有点不羁的性格,也在情理之中。

家长和老师眼中的孩子总有不同,一个是站在普适规则的立场上综合评定,因为规则和要求是管人的,孩子适应老师的各种管理就是“优”,也可能有失公允;一个是站在家长对孩子认知的立场上,评定的天平必然是偏向自己生养的孩子,可能有些偏颇。

无论如何,不管家长眼中的孩子,还是老师眼中的孩子,应该都是孩子本身。

我劝慰自己,也告诉家长们,没必要跟普适规则较真,当然也要更多的了解自己的孩子。

无论如何,大家最终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一个可用又有趣的人才。

孩子成长是一件长线的事,不要因为一时的的成绩或评语,就给孩子扣上一顶原本不需要她承受的帽子。

生活是一条漫长的道路,不要因为要成为所谓的“好孩子”,就不让她去释放自己的天性。其实所谓成长,就是让孩子在跌跌撞撞中,不断发现自己,觉知自己,成为自己的过程。

因此,作为家长,不要仅仅告诉他1+1=2,也不要仅仅教会他ABCD,而是,让他去发现自己与世界相处的方式,帮助她勇敢的走进这个世界,与世界温柔相待。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