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前年早秋的一天,校园的小路上有几个下雨凝集的小水洼,其中落了两三片黄澄澄银杏的叶子,清澈的水面在阳光的照耀下倒映出湛蓝的天空,通红的彼岸花和翠绿的青草在路边随风摇曳——那是我第一次被风景打动。
万事开头难,之后再被大自然勾住心魄就是很简单的事情了。所以本来打算找学科读物的我站在植物学书架前挪不开脚也就有情可原了。
最开始被这本《植物记·海南篇》吸引,是因为它高颜值书籍封面——水彩画得紫绣球斜逸旁出,绿色枝叶含羞伸展,配合着古韵的扇形标题——让它成为了我的第一本植物学读物。
这本书分为两册,一册海南篇,一册新疆篇。之所以选择位于我国东南部的海南篇,一是因为我出生西北,二是因为水果之王榴莲实乃我挚爱。
我是理科出身,但生物学得并不好,所以还没阅读的时候有点没底气。不过打开来看了几行之后,就完全放下了担心——这就是一本有关植物的散文集嘛。
作者安歌的文字功底是很好的,这里有两句写檀香的是我非常喜欢的——
“它最初在奶奶的一把檀香扇上。开合之间,檀香的气味温存,但又有些陈旧,那陈旧是打开冬天衣箱,隔季衣服上细水长流的家。”
读到这一段,隔着书本,我仿佛闻到了乡愁的味道。
除了打动人心的语言和不落俗套的比喻,我还很“功利”的喜欢这本书的“有用”。
我认为读书的目的不外乎获取知识或者体验不同人生。所以,对这本书里关于各种植物的简单科普,我还是很满意的——
“如果在尚未完全成熟时摘下胡椒,经堆积发酵或放进沸水中煮几分钟,表皮变黑后晒干,即成黑胡椒;在胡椒完全成熟后采下的,在流动的清水中浸洗八天左右,去皮烘干就是白胡椒。”
瞧,又能体会胡椒的不同“椒”生,又能获取自然知识,这本书还是很“有用”的。
不过这是它作为散文集的好,如果用植物学读本的眼光来审视它,这本书可就没那么好了。
首先不说别的,介绍植物,总该是图文并茂的吧,可是这本书里大多篇文章都只有一张植物全景,读到介绍它的生理结构时,就只能靠想象了。
其次,文章在抒情散文和科普植物的过渡非常僵硬,往往用“在去之前,我得做好功课”这种像小学生一样的起承转合,跟之前优美流畅的叙述风格完全不同,让人目瞪口呆。
再者,在科普植物形态、结构、功能等方面时,行文水准大幅降低。什么“青梅性喜群居,常组成青梅占60%~95%的混交林或纯林带”,“苦楝是楝科楝属的落叶乔木,又名楝树,自桦树,楝枣子”之类的,真是让人提不起一点兴趣,耐着性子才忍住一目十行。
最后,我很讨厌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的抒情。有时书里出现诸如“亲爱的芦荟,我虽然没有好好照管你,并不是我一拥有了让你死掉的勇气,事实恰恰相反”这类的语句时,我往往是坐立不安,鸡皮疙瘩满地的状态。
这本书通篇看下来,没动什么脑子,也没刻意去记些什么东西,只是跟着作者的节奏慢慢阅读。毕竟说出来的道理和自己琢磨的道理耗费的心血多少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各位如果想找一本在工作之余,作为放松的读本,《植物记》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