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早上接到一个归属地是镇江的电话,360卫士立刻提醒诈骗电话,想一想最近山东临沂女孩的诈骗案,我还是接通了,但是接通后,我保持沉默,就静静地听着,隐约能够听到对方的呼吸声,静默20多秒,对方给挂了。
事后想想我也有点后怕,因为如果对方叫出来我的名字,该怎么应对?实话说,我没有想过。我赌的就是信息不对称下的防守。
假设他知道我的信息,又怎么能够保证这个电话号码没有换人呢?就算他肯定没有换人,又怎么能够通过我的如此中性名字中辨别出来我是男是女?我不说话,只要他一开口,他就有可能漏出马脚。
2
保持沉默不仅仅是一种防守,其实也是一种威慑。
在金庸小说《碧血剑》中,有这么一个情节:一女子跟一青蛇对峙,女子恐慌欲逃,年长者说出:不要动,谁先动,谁就先露出破绽,跟它保持对峙,它找不到你的破绽自然就不敢进攻。
无论是侠客女子对蛇保持静默,还是我对诈骗电话保持沉默,这两个博弈都有一个信息基础:360的推销诈骗提醒;年长者的告诫。假如没有这个信息基础,对峙中就底气不足了。
3
山东临沂姑娘,遭遇“171”开头的诈骗电话,9900元学费被骗光,在报案回家途中晕厥,心脏骤停,不幸离世。这个案例,上周刺痛了我们无数人。
随着各地媒体报道的介入,越来越多农村大学生被骗得事情为我们熟知。当然,电信诈骗的案例对于我们大多数已不在是新闻,甚至自身有被骗的经历的也不在少数,对此,我们早已产生审美疲劳,甚至把它作为笑话都认为老套。
只不过这次:“农村女孩、社会补助、高考名校”这些美好的词汇,和“网络诈骗,9900元,郁结死亡”形成的强烈反差,刺痛了我们麻木的心。
徐玉玉郁结而死,媒体公布了几张照片,一张是纯洁无邪的笑脸,一张是诺基亚手机和南邮的通知书。那部诺基亚手机,分外刺眼。
在网络上,有网友对其被骗逻辑提出来不解,指出几个可疑点;也有网友惋惜道,想开点就好了,大学有国家贷款、贫困生补助、各种奖学金、勤工俭学等,9900元很快就挣回来了。对于这种事后诸葛亮的智慧,我们暂且不予评论。
我想说的是,在电话接通的那一瞬间,骗子在这个骗局博弈中是具有信息优势的(在这通陌生电话之前,徐玉玉曾接到过教育部门发放助学金的通知),而对于一个用诺基亚手机的农村姑娘来说,你所说的可疑点对她来说都不是可疑点。
止损的长远想法固然值得赞许,然而对于这个姑娘来说,她的流转空间没有你想的那么大,父母挣钱的辛酸和对自己被骗的气愤的事实才是她直接感触到的事实。
小编本科学校每年都会建立迎新群让在校的学长学姐们对即将到来的准大学生答疑解惑,小编进群后除了对学弟学妹们的土豪行为吐槽外,更多地会羡慕他们的知识面。每次都会感慨道自己已经老了。
设想:如果她的是一部智能机,她会不会在南邮的新生群里吐槽,然后某个学长学姐按照这个止损逻辑安慰她呢?
一部诺基亚、一部智能机,看似是信息代差,背后其实是家庭经济的鸿沟。
9900元钱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真的不少,山东临山东临沭县大二学生宋振宁也因为被骗伤心过度心脏骤停身亡。 (临沭县大学生宋振宁是学计算机专业的,但是他却没有钱买笔记本电脑)
4
朋友圈中流传这么一个比赛:你好,请问你是XXX同学吗?我是学校的XXX老师,请你来我办公室一趟,你的成绩有点问题,可能耽误奖学金评选(毕业证书发放)。
毕业季,毕业证,这个看起来一个很严肃的话题,在朋友圈中,大家流传的居然是对骗子的各种调侃。甚至,有朋友圈评论:这个骗子没一点职业涵养,调侃他两句就挂断电话了。
对电信诈骗套路解构的背后,除去对基于信息对等和信息优势背后更加成熟理性的思考,更多地是对网络时代下个人信息泄露的嘲讽、拷问和无奈。
我问一个朋友,为什么大家都在关注电信诈骗的信息泄露,而很少人讨论9900元学费对于这个家庭的承受度?
朋友答道,因为关注这件事情的大部分人不会交不上9900元的学费,而每个人都有可能被信息泄露。
我们其实都更心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