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逐月华流照君 ——读《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如果说有的人只要凭一件作品就可以留名青史,那张若虚一定就是其中的一名。因一首唐诗而让我们铭记的诗人还有很多。在那个文学的巅峰时代,无数璀璨的思想以最美的姿态凝聚如永恒的星辰照耀后世,也让后人望尘莫及。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今世之文学又是什么呢?真要让人“怅然吟式微”了!

       “春江花月夜”似乎是根治于每个中国人头脑中的意象。第一次听到这个词,应该是听到的一首民乐,大概是古筝。曲子中有欢欣,有缠绵,有孤独,有忧愁,还有超越这些情感的旷达和辽阔。应该说和诗的意境还是很契合的。后来看到这一首唐诗才恍然大悟,这曲子原来是根据一首唐诗来创作的啊!但可能因为太熟悉这几个字了,觉得很俗。但当你深入地读过了这首诗,你就会发现,所谓的“大俗大雅”。原来,俗只是因为太过深入人心。

       浩瀚的大江边,月光下,天静水澄,纤尘不染,树和花的疏影,在晚风中轻摆。诗人在江畔感受着天地的寥阔,春夜的沉静。江风吹动他衣袂飘飘,恍惚若仙。诗人不禁发出了亘古的疑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类啊,你从哪里来?第一个抬头凝望这轮明月的是谁呢?张若虚啊,这个问题好难回答。即使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日,人类也很难界定,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起源于何时何处。人类真正来自何方也有着太多的疑问。我们,也有着和你同样的慨叹。而“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是啊,我们今天看到的明月,和你在唐朝时看到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只是那看月的人儿,换了一个又一个罢了。相比这些星辰,人类的渺小与短暂简直不值一提。但即使是星辰,相对于宇宙的浩渺无际又若何呢?

      月影拂衣,花香袭人,生命正因为这短暂和无常更显得弥足珍贵。更何况,在这样一个轻风沉醉、水波粼粼的春夜,作者更关心的,是人的命运。那明月楼上的女子,正思念着远方的情人。她不用关心世事的宏大,也不要了解星辰大海,只要知道那个人的冷暖安危,荣辱进退。她盼望鸿雁传书,鱼藏尺素,却只能梦中花落,怅望西楼,所以,这月下的一切景物,都蒙上了一层淡淡的愁绪。而因为这天地的旷大,这花月的美好,这愁绪不那么沉重,它像月华下的轻雾,在弥漫,在飘散……

       佩服张若虚,再哲学的疑问,到最后,总要落实到“人”身上去。时间永远流逝,生命只有一次,让我们去好好体味吧,不管是喜是忧,是乐是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8岁时,你爱那炙热的阳光。 它给你温暖,让你见花开,引你迷乱。 25岁时,你竟爱上了最讨厌的雨天。 你打着伞,步...
    天马行空的老X阅读 169评论 0 0
  • 坚持,这个词对我们来说应该不陌生,从我们刚出生可能就会接触这个词,而且会在不同时期的出现在我们脑海里,一直陪伴我们...
    7a3145004a34阅读 250评论 0 0
  • 最近状态低迷,拖延成性。自己找不到出口,无法让自己动起来。记得以前自己状态很不好的时候自己就会去跑步,跑完步后自己...
    向阳生长娜姐姐阅读 2,64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