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社会的到来对学习的意义——《学习的革命》读后感

彼得·德鲁克(PeterDrucker)、奈斯比、大前、赖希和其他许多预测专家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预测了我们的社会将从工业社会向服务社会的过渡。

到了21世纪这个预测显然已经变成现实。身在期间的我们感触颇深。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技术的进步,大量的劳动力逐步从第一第二产业解放出来,流向服务业。由此,根据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和社会学家赖希的说法,全世界会产生三个大类的工作:普通生产服务、直接服务和符号一分析服务。

具体分别指的是:

普通生产服务包括旧式工业特有的重复工作:工业生产线上的工作和低层、中层经理们的日常管理工作。

直接服务通常也是重复性的:在快餐店、酒吧和饭店里服务或在超市 工作。

符号一分析服务者包括使用信息符号“解决、确定和安排”问题的人:如科学家、设计工程师、软件工程师、律师等

尤其是符号一分析服务者这将是不断增长的职业选择。因为简单、程序化的重复性工作,人工智能已经逐渐代替了我们。我们需要逐渐转向更具个性化、创新要求高没有标准化的工作。

而成为这类服务者,至少需要学会四种基本技巧:抽象、系统思维、实验和协作——将问题和解决方法概念化。

但是与之对应的是,我们大多数国家的儿童接受的正规教育给予的恰恰是与需要学习对立的东西。

割裂的学科教育影响了系统思考思维的的形成,强加的意义阻碍了抽象构筑意义的能力。按照课程计划、给予课程教材现成的知识,跳过了实验和协作的过程。这样得到的知识,背后没有个人逐渐感悟探索的过程,只能是冰冷无意义的,自然也很难内化我们真正的认知。

更可怕的是使我们不能掌握发现知识的实验和协作能力。

这让我想起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家,忘记了具体名字,他从小有阅读障碍,一直不知道字典怎么用,每次查字典都从a开始翻起,一直翻到为止。有一天他在地下室,翻着字典,突然领悟了字典是怎么用的,那种欣喜的感觉,真如重生一般。这样的喜悦如同海伦.凯勒第一次知道安妮·莎莉文老师在手上不停写的就是手触摸到的水的时候一样,是重新打开世界的感觉。

我想这就是认知升级带来的震撼感。这也是学习真正的驱动力。

这样的过程是必需而必要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最近朋友一直给我安利一部很火的剧欢乐颂。玩手机点进去看看,没想到很快被剧情吸引,开启追剧N集模式。 这部剧主要讲住...
    么么爱海鲜阅读 3,012评论 0 1
  • 新的学期要开始了,我非常激动,激动的是,新的一年即将要来领了。又有很多振奋人心的事情。比如我们的英语老师要换了...
    梦晶清荷阅读 1,436评论 0 1